![]() 近日,一组网传图片显示,15年来传闻不断的国产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首露真容。根据网络图片,大致可以推测该导弹的几何尺寸、重量等要素。据分析,该弹可能是中国用21世纪技术重新设计俄3M80“白蛉”(SS-N-22“日炙”)导弹后的升级型,性能大致与之相似。鹰击-12为空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装备于中国海军的轰-6轰炸机和新型歼轰-7战斗机。网络上曾盛传,鹰击-12为俄“宝石”,甚至“海难”巨型反舰导弹仿制型,射程可达500公里,一发可击沉航母。目前的消息显示此类谣传完全没有根据。那么谁是世界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王者呢?让我们看下去。 ![]() 第一名:中国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 人类整体式冲压发动机的集大成者我们大致推测鹰击-12长度在7米左右,直径0.6米,尺寸比3M55和3M80要小一些,因此发射重量可能也要少一点,考虑到超音速反舰导弹抛弃助推器时的质量和末段质量之比较大,所以它的发射重量可能仍然相对较大,估计在2000-2500公斤左右。(图片为网上公布的中国鹰击-12反舰导弹图片)从图片上来看,没有看到助推火箭,显现它应该是整体式冲压发动机,所谓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就是助推火箭与冲压发动机融为一体,助推火箭燃料完毕后的壳体作为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从而降低了导弹的体积和重量,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包括液体和固体和固液等多种,根据鹰击-12的用途来看,笔者认为是液体冲压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是因为是液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量大、能量高,另外推力可调节,多适用于飞行包络(高度和速度)较宽和射程较远的用途,对于反舰导弹来说,考虑到它的射程、飞行高度等,可能还是液体冲压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 从图中来看,YJ-12采用了四个X形布署的进气道,这样的好处就是大迎角的进气性能较好,也就是说当导弹进行较大迎角飞行的时候,仍旧会有两个进气道保持正常进气,但是它的缺点就是进气道总压恢复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弹体开口较多,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加强,另外YJ-12的弹翼较小,这样作的可能是减少导弹的飞行阻力,导弹的速度越快,弹身对于升力的贡献越大,但是总体来讲,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升阻比普遍不高,一般在亚音速导弹的五分之一左右。(图片为网上公布的中国鹰击-12反舰导弹图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冲压发动机属于亚燃冲压发动机,就是超音速气流需要减速后才能进入燃烧室,这个过程中由于气动生热,所以亚燃冲压发动机的速度受到限制,一般在6马赫以下,考虑到油耗及工程运用,所以现在的冲压发动机的工作速度一般在2马赫和4马赫之间,至于更快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各国努力研制的重点,但是还没有大的空破,国此YJ-12的速度很难超过4马赫,笔者认为大致在2-3马赫。从整体上来看,YJ-12似乎象一枚缩小的3M80反舰导弹,这应该不是意外,我国海军已经使用3M89反舰导弹有一段时间了,另外我国已经引进生产了KH-31P导弹,后者也是这个布局,对这个布局的导弹十分熟悉,更重要的是这个布局轴对称,比较适合整合到垂直发射系统当中去,至于我国为什么没有采用3M55反舰导弹的弹头进气布局,笔者觉得这种布局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弹头进气激锥较小,限制了末制导雷达的大小,尤其是天线孔径,降低了它的探测能力,另外就是大迎角较低,限制导弹的机动性能。 ![]() 图片为(图片为网上公布的中国轰-6飞机携带鹰击-12反舰导弹的图片)从YJ-12的尺寸来看,笔者觉得它的低空射程应该在150公里左右,高空射程250-300公里,至于有人提到的低空400公里射程,实际上象SS-N-19这样的导弹,发射重量高达7吨,其低空射程才在550公里左右,很难想像是YJ-12能够这到这样的指标,实际上对于现代反舰作战来说,饱和攻击仍旧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向目标发射更多的导弹,在这方面亚音速导弹更大的优势,亚音速导弹升阻比更大、发动机油耗更低,同样射程的条件下,体积和重量更低,因此更适合饱和攻击。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优势在对方系统暴露时间短,速度快,动能大,尤其在岸舰作战中,依靠地形掩护,优势更加明显。 ![]() 第二名:俄罗斯P-800“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 机头进气巧布局宝石导弹采用了类似米格-21的机头进气布局,主要是为了缩小体积和重量。所谓“宝石”反舰导弹的俄罗斯编号为P-800/3M-55,该导弹研制于上世纪80年代,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化、模块化的反舰导弹,解决原来前苏联反舰导弹存在着的体积和重量偏大,装载适应性差的缺点,在设计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要求:重量轻、尺寸小、隐身性能好、机动性能好。 ![]() 1983年进行概念设计,1987年开始进行飞行试验,但是由于前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困难,这个导弹的研制进度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后来印度为这个项目投入资金才完成全部的研制工作,因此该导弹也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印度的名字“布拉莫斯”。 ![]() 该型导弹的尺寸为;长为6.1米,直径为0.7米,翼展1.7米,发射重量为3000公斤,时速M2.8,战斗部重量为250公斤,射程为300公里。 |
![]() 第三名:日本XASM-3反舰导弹 专门针对中国航母韩国《朝鲜日报》22日援引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为应对逐渐增强的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以2016年量产为目标,开始研制超音速机载XASM-3反舰导弹。报道援引日本《东京新闻》文章称:“由于XASM-3反舰导弹采用的是超音速原理,因此无法拦截。这可能是为了应对正式开始研制航母的中国海军。”根据禁止保留攻击用武器的《日本宪法》第9条,日本无法保留远程轰炸机。因此此次研制的XASM-3反舰导弹是将搭载在战斗机上的小型导弹(长6米,重900公斤左右),而非搭载在远程轰炸机上的导弹类型。 ![]() 报道称, 此次导弹研制费用共达325亿日元,将于2016年开始批量生产。日本自卫队战斗机目前装备的反舰导弹都是亚音速反舰导弹,容易被敌方舰载防空导弹和机关炮拦截或击毁,因此开始着手进行超音速导弹研制。 ![]() 为应对美国航母舰队,俄罗斯保留超音速导弹的数量最多。中国也从俄罗斯购买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并推进自身研制。由于战略概念的不同,美国没有保留该导弹,但最近已开始研制。 ![]() 第四名 俄罗斯P-700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 海上超级大杀器冷战时期,由苏联制造的反舰巡航导弹――也是俄罗斯制造的P―700型远程反舰导弹(北约为其起的代号为SS―N―19“舰毁”(也称为“海难”)Shipwreck),最近被掀开了长期笼罩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此外,国外的信息也揭示出P-700导弹曾经是雅柯夫设计局制造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先驱者”。据俄罗斯的消息称,P-700导弹是70年代末设计的,它是专门用来攻击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使前苏联的舰队在实力上达到平衡。前苏联既为水面战舰研制过P-700导弹,也为潜艇研制过P-700导弹。该型导弹可用于装备基洛夫级巡洋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奥斯卡级和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潜艇。在P-700导弹上,既能携带常规弹头,又能携带核弹头。P-700导弹是一种使用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超音速导弹,它的弹体呈圆柱形状,但是弹身的中段却微小地向外鼓起。导弹的前进气道呈圆形状,弹体后部有2个小的尾翼和2个十字形尾翼,导弹可以攻击500千米以外的目标。P-700导弹是侦察与攻击系统的组成部分,这种系统还同情报以及通过获取目标数据的不同武器和装置(例如,舰载探测装置、侦察机、直升机、陆基与天基探测装置)结合在一起。获得的信息可帮助P-700导弹锁定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规划任务,并将有关目标的方向和距离等数据提供给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 ![]() 冷战时期,P-700导弹是采用齐射方式发射,助推器抛掉后,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就接着工作,它能使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2.5马赫。领先飞行的导弹要先向上攀升以便截获目标的有关数据,通过通信链路传输数据,然后再对选定的目标进行齐射。攻击时,计算机上的逻辑部分能准确地确定护卫舰、航母战斗群或两栖登陆舰的编队形式。外国专家认为,P-700导弹的寻的头很可能是一种结合了主动和被动雷达寻的技术的信息系统。目前,为了选择导弹末段飞行时的瞄准点,俄罗斯的工业部门正在开发厘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技术,而厘米波雷达已经在SS―N―19型导弹的寻的系统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外界还认为,P-700导弹在飞行途中还能接收卫星发射出来的信号以便校正导弹的航向。 ![]() |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