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 “买东西”一词由来 [打印本页]

作者: mani    时间: 2015-12-1 04:49
标题: 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 “买东西”一词由来
从小有一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呢?骂人的时候,为什么骂“不是东西”,却不骂“不是南北”?


  这两天,因有机缘专程去了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看到唐代长安城地图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请看:


  


  ▲唐代长安城区图


  作为世界之都,长安城规划极为方整。每一个坊的面积都相等,并有围墙相隔,到点关门。在东、西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了东市、西市,专用于买卖经营。东、西市各占了两个坊的面积(上图黑色部分),很突出。


  东市主要针对内府,西市则面向所有人,各国商人汇聚,《长安志》载:


  西市“浮寄流寓,不可胜计”,


  “街市内货材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


  看来,西市正是“京漂”的要地,也是CBD。


  因为长安的主要贸易发生在东市、西市,由此有了“买东西”一词。皇宫坐北朝南,自是不能“买南北”。


  


  ▲这是当时在西市活跃的各国人民像


  当时的西市,是世界贸易中心,因为太繁华,被长安人称为“金市”。美酒、美人、天下珍奇,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李白写过一首《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西市的胡商非常多,酒馆充满了异国情调,胡姬,比如吐火罗姑娘或者粟特族姑娘,用琥珀杯或玛瑙杯为客人斟上名贵的美酒,乐工伴奏,胡姬热舞。当时盛行一种柘枝舞,龟兹胡姬身上穿着装饰银带的五色绣罗宽袍和窄袖罗衫,戴着尖顶帽,帽子上缀着金铃,脚上蹬着红棉靴,转动时,铃声悦耳清脆。


  


  


  李白写道: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叫不上船”。


  


  在温庭筠的《唐传奇》中,我发现西市有一个励志故事——“窦乂买坑”:


  西市秤行之南,有十余亩坳下潜汙之地,目曰小海池,为旗亭之内,众秽听聚。又遂求买之。其主不测,乂酬钱三万。既获之,于其中立标,悬幡子。绕池设六七铺,制造煎饼及糰子。召小儿掷瓦砾,击其幡标,中者以煎饼糰子啖。不逾月,两街小儿竟往,计万万,所掷瓦已满池矣。遂经度,造店二十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甚获其要。店今存焉,号为窦家店。


  翻译过来大概是这样的:


  西市有一个十几亩的一个坑,脏水汇聚,低洼烂污,无人问津。窦乂花钱三万买下后,设立一个“有奖投掷游戏”:在池中央立一个旗杆,然后池周围搭六七个煎饼铺子,叫小朋友来投石头砖瓦,谁投中,就给煎饼吃。不到一个月,附近小朋友纷纷来扔,满池砖瓦。整理后在上面建了二十间店面,每天收益几千,名叫“窦家店”。


  没想到,唐代就有这样
不世出的房地产奇才!

  在西市这块地上,窦乂很善于风险投资,而且是投给胡商。《唐传奇》还记载了窦乂另一个故事:


  有胡人米亮,因饥寒,乂见辄与钱帛,凡七年,不之间。异日,乂见亮,哀其饥寒,又与钱五千文。亮因感激而谓人曰:“亮终有所报大郎。”乂方闲居,无何亮且至,谓乂曰:“崇贤里有小宅出卖,直二百千文,大郎速买之。”又西市柜坊,鏁钱盈余,即依直出钱市之。书契日,亮与乂曰:“亮攻于览玉,尝见宅内有异石,人罕知之,是捣衣砧,真于阗玉,大郎且立致富矣。”乂未之信。亮曰:“延寿坊召玉工观之。”玉工大惊曰:“此奇货也!攻之当得腰带銙二十副,每副百钱,三千贯文。”遂令琢成,果得数百于价。又得合子执带头尾诸色杂类,鬻之,又计获钱数十万贯。其宅井元契,乂遂与米亮,使居之以酬焉。


  翻译过来大概是这样的:


  有个老外叫做米亮,做生意没有起色,很穷困,窦老板连续7年资助他,有一天,窦老板又遇到他,看他还是饥寒交迫,给他五千文钱,米亮感动万分对人说:“好人啊!我将来一定会回报窦老板!”有一天,窦老板正闲着,米亮来说:“窦老板,有个小房子要卖,价格二百千文,快买!”窦老板在西市柜坊(帮客人保管银钱的商户)有盈余,取钱买下。签好购房合同后,米亮说:“我擅长看玉,以前注意到这家宅子里有一块于阗玉被当作捣衣砧了。老板,你要发财了!”玉工来鉴定后判断:真货!可以打造腰带銙二十副,每副百钱,三千贯文。单单这一笔,就
赚了几百倍


  几百倍……民族大团结、共同赚大钱,
满满的正能量。

  这块玉石打造出来的玉腰带长怎样?我们可以从这件文物上感受一下:


  


  从隋初建市起,西市繁华持续320年,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存留至今唯一的唐代商业遗迹。


  今天我们谈“一带一路”,而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大唐西市。现在的大唐西市这块地方,也建了市场。西安方面固然很努力,把它打造得气势恢宏,但显然已经不是遍地胡商的昔日大唐。


  


  ▲今天的大唐西市,徒余怀恋


  


  


  ▲从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当年的气象


  那么,今天呢?我在“一带一路与陕西发展论坛”代表无界传媒的发言中,有两点与此有关:


  一,作为一个中国政府1949年以来提出的、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性全球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没有省界,没有国界的。陕西发展“一带一路”,可以不仅着眼陕西一省。


  二,当年大唐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地商人,丝绸之路何以兴起?因为中国有丝绸这类风靡世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奢侈品。
今天我们能不能也有这样级别的奢侈品?我们对陕西的期待是什么呢?

  如果今天的中国,有比肩唐代丝绸地位的产品,有大量窦乂这样的精英,有融通中西的气度,“一带一路”就自然而然复兴了,“买东西”就自然而然从一个城市的东西推广到买世界的东方、西方了。


  


  ▲大唐西市当年的“三花马”,马鬃的形状精心裁剪,马身上的各种用具、饰品同样精致,种种服务远比“爱马仕”更有逼格。爱马仕也是以马具起家的……


  关于“买东西”的由来,还有这么一个传说认为是来自朱熹老夫子:


  有一天朱熹与他的朋友盛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


  
朱熹问:你去那里?

  盛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盛的话,很好奇。


  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


  盛温和地反问朱熹:
你知什么是五行吗?

  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


  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不会盛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朱熹听后唉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朱熹是宋代的,这个故事自然牵强,而且还可以这样破解,大家感受一下:


  有一天西门庆与潘金莲私会,潘金莲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


  
西门庆问:你拿竹篮子做甚么?

  潘金莲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西门庆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


  潘金莲温和地反问西门庆:
你知什么是五绝吗?

  西门庆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吗?


  潘金莲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我要毒死武大郎,要买的都是一些邪门的毒物,我不会去找南帝,也不会去找北丐,更不可能去找中神通。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西门庆听后唉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