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正义的胜利 和平的胜利 人民的胜利
[打印本页]
作者:
hahaha
时间:
2015-10-5 21:07
标题:
正义的胜利 和平的胜利 人民的胜利
正义的胜利 和平的胜利 人民的胜利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之际
这一刻,天安门广场出奇的安静。
三军列队,铁甲待命,军乐暂歇。9月3日10点06分,人们等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响起: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表重要讲话。
“那场战争的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大屏幕上,可歌可泣的历史闪回。一个民族用鲜血写就、用烈火锻造的启示再次出现在眼前——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1、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宣示正义
正义,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却也是最难企及的梦想。正义必胜,是历史性的结论;赢得正义,却肯定要付出现实的艰辛。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是正义的一方,但仍然以割地赔款而告终。闭关锁国的中华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在孱弱、沉沦、涣散时奢谈正义。由此,开明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开船务矿务、学机器制造、建武备学堂,沉痛地自我检省:“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狃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
然而,自强运动三十年,不可谓不发奋,却仍然被一纸《马关条约》宣告了失败。梁启超在批评它的局限性时说,“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所以,洋务派的自强不是中国要的那个答案。
伴随着中国内忧外患的加深,更多救国理论的探索逐渐展开,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了民族复兴和正义复归而付出了毕生努力。然而,等到抗日战争开始之时,中国,仍然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角色,对抗帝国主义强国。
正义,仍是奢谈。
民族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独立带来了希望。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就站在了抗日救亡的最前列,在“七七”事变第二天通电全国,呼吁“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最终让中国实现了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
民族危亡关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加快,在历史幽暗的隧道中燃起了火把。
人民战争、敌后抗战、持久抗战,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成果,一经实践,便产生了移山填海的伟力。不但让日寇在华北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更以特殊的方式昭示了中国革命的方向。自“七七”事变到1943年末,仅知识分子就有四万余人奔赴延安,以无声的方式,为中国的未来投下了选票。
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
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从来没有出现过哪怕一个连队以上的成建制的投敌行为,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充当伪军。蒋介石更坦言,“共产党从来不投降”。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激发了捍卫正义的力量,传递了正义必胜的信念,更为“正义”的概念本身,增添了沉甸甸的分量,增添了一个来自中华民族的、意义深远的注解。
正义必胜。一个有能力捍卫正义的民族,势必是有能力赢得独立和自强的民族,势必是一个已经找到道路和方向的民族。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