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方略 [打印本页]

作者: hahaha    时间: 2015-8-27 00:17
标题: 【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方略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国民党政府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各方面的资源。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队,中国不可能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全国人民一起,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抗战。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全国抗战开始后,从抗日战争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政策,强调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抗日的根本利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争取对统一战线和民族解放战争的领导权;实行发展抗日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反共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国民党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坚持与国民党团结抗日的同时,对其反共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中国共产党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贯通于党的各项工作,如与同盟者的关系、军事方针、经济政策、政权建设等方面。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反对日本侵略者。

  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共中央要求各地贯彻执行“三三制”原则,从政治上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有3名共产党员,选出的边区政府18名委员中,有共产党员7名,略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申请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是直接选举产生的。由于一些选民不识字,为保证他们能够行使民主权利,采用了“豆选法”等方法进行选举。通过选举,在村政权中,雇农、贫农和中农占据绝对优势,同时也团结了农村中的开明士绅。这就使村政权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此外,中国共产党又始终尽力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抗战就有倒退的危险,就有失败的危险,也就有使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出发,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抗战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抗击,使日军实力受到较大损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手段,英美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中国抗日几度出现逆转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和原则,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避免了倒退,克服了危险,防止了分裂,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也实际上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强政治领导核心。

    总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