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观点虽然在我《有机的孩子》一文中多次重复,但在康先生的育子经验中却格外突出。他的长子,Rong,天生智力超常,看东西过目不忘,7年级时去考SAT已经超越了大多12年级的学生,高中时还荣获总统奖和 Westinghouse 科学奖等,顺利被哈佛录取,之后又到斯坦福进修MBA,是时代儿童杂志(Time for Kids)的最早创始人之一,后来又凭超人的创意,交流和组织能力成为比尔盖茨的 Communication Manager,他幽默又深刻的退休短片就是Rong一手策划的。
著名的伊利诺依洲"状元"研究从1981年开始跟踪调查81位各高中的Valedictorian14年,其中46位女生,35位男生,发现他们上学时成绩 傲人但成人后在工作岗位并无突出成就。大部分从事传统职业,如会计,医生,律师,工程师,护士和老师。一位成为诗人,另一位是社会活动家(social justice activist)。四位没有完成大学,还有五位女生是全职妈妈(其中两位有硕士学位,两位有博士学位)。研究者14年中收集了11,000多页的采访记 录, 结论是: 头名状元天资聪明,循规蹈距,勤奋好学,上课如鱼得水但缺乏创意,不是改变世界的领袖, 原因就在于没有发现并投入到自己最有热情的一行 “they've never been devoted to a single area in which they put all their passion”。
感谢康先生深刻的分享,以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提醒亚裔父母,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不是去实现我们的愿望。哈佛等名校虽好,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更 不是教育的终点。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和长处的专业和学校,帮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热爱的职业,才是一生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