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广东话 [打印本页]

作者: 酒哥    时间: 2014-7-11 21:42
标题: 广东话
作者:中国人


中古时期的古汉语有入声,入声读音短促。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但在粤语、吴语、闽南语中却仍然完整地保存着,比如“十”,普通话念shi,粤语念sap,闽南语念sip,音节仍然保留着急促闭塞的顿挫感。粤语是南方方言中和古汉语尤其是中古汉语较为接近的方言。比如,它单音节词很多,类似古汉语的表达,而普通话中有很多词带“子”字,粤语中“子”为结尾的就很少,“鞋”就是鞋子,“箱”就是箱子。侯兴泉举例说,先秦时,“跑”叫“走”,“走”叫“行”,在今天粤语方言中,“走”依然是“行”。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 “企”(站)、“食”(吃)、“行”(走)、“颈”(脖子)、“渠” (他、她)、“晏”(晚)、“悭”(节省)、“无”(没有)、“银子”(钱币)、“卒之”(最后)、“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甚至连“嗟”、“噫”这些古汉语中的感叹词,广州的小孩子也常冲口而出----“嗟,怕乜?”(“嗟”白话读作“车”,含否定之意,“怕乜”即“怕什么”。)“噫,好肉酸!”(人们通常误把“噫”写作“咦”,其实在粤语中,两个字是不同的。“肉酸”意即“难看”。)有学者曾考证,今粤语同古代隋唐“汉音”或“秦音”类似。所以说用粤语读唐诗,比较有风味。也有说法,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我国古代共同语,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北京话的起源到底是哪儿,一些学者认为北京话的底层是满语,但更多的学者更赞成北京话来自东北的观点。从时间线上看,很多学者认为北京话的语音跟元代时候中原音韵差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北京话的起源可以推到更早的辽金时代。最重要文化载体是语言,因而广东话中的所承载中国传统大概绝对不少于。。。


作者: 酒哥    时间: 2014-7-11 21:45
去中国化

作者: 酒哥    时间: 2014-7-12 16:12
劣文产,特别是三地一市(东北、湖南、山东、杭州)劣文产们,毛共们大有不把中华文化中华传统中华精神灭了不罢休的架势。

去中国化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