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伊拉克是教派内战而非恐怖攻击 攻下巴格达可能性不大
[打印本页]
作者:
eagle
时间:
2014-6-18 05:36
标题:
伊拉克是教派内战而非恐怖攻击 攻下巴格达可能性不大
本帖最后由 eagle 于 2014-6-19 08:38 编辑
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发表该学会高级研究员、中东政治-军事事务专家波拉克(Kenneth M. Pollack)的文章说,逊尼派极端武装势力横扫伊拉克北部,逼近首发巴格达北部。他们可能继续推进,但不大可能越过巴格达或攻下巴格达。出现这种形势的可能性,比另两种情况——即逊尼派极端武装越过巴格达,继续深入伊拉克什叶派心脏地带,或者什叶派联盟反攻并把逊尼派武装逐出目前占领的大部分地区——更加令人关注。
逊尼派武装席卷北部地区不是偶然的,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溃败一点也不令人吃惊。伊拉克安全部队是2006年至2009年间由美军建立的,主要是一支反暴乱、反恐、维持治安的部队,作战能力十分有限。当代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极差,战斗力低下,伊拉克安全部队也不例外。巴格达在北部地区部署的几个师,很不恰当地由库尔德人和逊尼派组成。他们中许多人与马利基政府离心离德。因为后者只注重巩固什叶派的权力,使库尔德人和逊尼派感到被边缘化。这些部队绝不会为马利基政府死战,去对抗与马利基政府为敌的逊尼派武装。同理,部署在北部地区的许多什叶派部队,也不愿为主要居民是逊尼派的城镇,如摩苏尔、提克里蒂、拜吉等去流血牺牲。
但逊尼派武装很难染指巴格达。首先,她是人口近900万的超大城市,而摩苏尔人口不到200万。即使在摩苏尔,逊尼派极端武装也只能占领逊尼派居住的西半部。该城的东半部则由库尔德人控制。逊尼派武装想拿下由强军据守的巴格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2006年至2008年的内战后,巴格达更像是一个什叶派城市,可能多达75-80%的人口是什叶派阿拉伯人。什叶派部队将奋起一战,捍卫巴格达及伊拉克南部其他什叶派城市的家园和亲人。
其次,伊拉克安全部队剩下的部队大部分由什叶派组成,并得到伊朗革命卫队的支援。虽然许多什叶派军人是响应阿亚图拉西斯塔尼(Ayatollah Sistani)号召,挺身捍卫家园的新兵,但其余的军人,则是参加过2006年至2008年内战和2011年以来叙利亚内战的强悍老兵。所以,逊尼派极端武装很可能碰到之前从未见过的强劲对手,在巴格达或该城以北地区陷入僵局。
显然只靠什叶派本身的力量,无法反攻夺回逊尼派武装占领的北部地区。到目前为止,伊朗只承诺派遣三支营级规模的“圣城旅”部队。然而这些“圣城旅”的“绿贝雷帽”人员主要是教官和顾问,并非善战的战斗兵员。要收复失地,只有仰赖伊朗更深地卷入,尤其是德黑兰承诺派遣由步步、装甲部队和炮兵组成的地面部队才有可能。
伊拉克逊尼派武装是一种联盟,而不是单一的集团。首先,“伊拉克及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ISIS)武装,只是一支较大的逊尼派联盟的“领头狗”,联合其他逊尼派武装一起战斗,并得到一些逊尼派部落暗中支持。
ISIS是伊拉克的武装势力,不是外国入侵势力,其成员多数是伊拉克人。现在该组织正忙于招募、训练新加入的逊尼派伊拉克人,更增强了其伊拉克属性。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及其辩护者,企图把ISIS说成是参加叙利亚内战的外国人集团,突然决定向邻国伊拉克发动侵略。这完全是误导。
ISIS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伊拉克的政治问题。许多伊拉克逊尼派认同ISIS能够对抗他们眼中偏袒什叶派的马利基政权。这些人首先是民兵,最后才谈得上恐怖分子,但马利基及其辩护者喜欢把逊尼派民兵说成是恐怖分子。美国官员也常常这样说。
无疑在逊尼派民兵中,现在有些人想炸毁美国建筑物和飞机。但那不是他们的主要动机。ISIS的崛起也谈不上是叛乱,而是一场由传统的教派民兵进行的部族、教派社区内战。他们指望使用游击队战术或传统战术攻占领土。自从6个月前夺取法鲁贾(Fallujah)后,他们主要采用传统战术。过去两周他们大举向南推进时,采用的既不是恐怖活动战术,也不是游击队战术,而是传统的摩托化轻步兵攻势。
现在他们将继续使用传统战术,进攻抵抗他们的什叶派武装。情报界警告说,他们可能从占领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安全地区,向其他国家发动恐怖袭击。但那只是他们在新的伊拉克内战中附带的勾当。美国直接打击逊尼派民兵,不但不能立即解决成堆的问题,还可能使形势恶化。自从马利基三、四年前开始从军队中排挤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军官,伊拉克安全部队很快变得和什叶派民兵没有什么不同。大多数逊尼派和库尔德人把伊拉克安全部队看成“马利基的民兵”。
在部族、教派社区内战中,这是共同的趋势。例如,今天的“叙利亚武装部队”主要由什叶派的阿拉维派和与阿萨德政权结盟的其他少数民族构成,和阿萨德政权的民兵没什么两样。在黎巴嫩的长期内战中,也曾有一支“黎巴嫩武装部队”,但在1970年代末所有穆斯林和德鲁兹军人逃离后,这支军队实际上成了基督教马龙派民兵,其指挥官全是基督教马龙派军阀。(全文完)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