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马立诚:不要使宪法成为一张纸 [打印本页]

作者: dgsr342342r    时间: 2014-6-10 21:49
标题: 马立诚:不要使宪法成为一张纸

马立诚(人民日报原评论员)

刚才高老讲了制度层面、法制层面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理念、制度法规政策层面、落实执行层面,不要使宪法成为一张纸。

(人民日报原评论员马立诚)

我从理念层面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在理念层面,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一个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各界在学习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核心应该是一个精髓,特别凝练,高度集中。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刚才我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广泛了,所以难以把握。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所以有关方面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就组织党内外主要是理论界、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讨论,怎么样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其中《光明日报》就开辟了一个专版叫做《核心价值》,同时提出了一个专题就是怎样凝练核心价值加以讨论。十八大之前社会各界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全国各地也结合中央的要求纷纷提出了适合地域特点的一些价值,我刚才走进北京政协,这个会场的门就是北京核心价值,即“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杭州的精神叫做“让城市更美好”等等,这些讨论都有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

最后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三个倡导”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24个字,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央办公厅去年年底又发出一个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样一个学习宣传的热潮正在进行中。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比原来的体系近了一步,它更凝练了,24个字,也更集中了,虽然有些同志觉得还不够凝练,还不够集中,我觉得较以前是有一个进步。同时也更加通俗化,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在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凝练的过程中,2008-2011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这个也应该说是这一活动的一个侧面的表现,在普世价值的争论中有各种论坛,大致有这么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自由、民主这个价值是西方向我们进行渗透的一个工具,把自由、民主也包括人权,同时个别人甚至把法治包括进来,贬斥为敌对的意识形态,有的讨论者说中国不需要有像世界其他国家那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民主制度,这就是毛主席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最好的民主制度。世界上最不好的、最丑陋、最给社会带来破坏性的就是选举民主;另外一种意见就是提出自由、民主的价值是我们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比如党的二大宣言结尾就提出“自由万岁”,认为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是符合人类需要的,表现了社会进步的,而且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点就是对个人权利、个人尊严的一个尊重。这样两种意见,我想大家那段时间也是很关心的,也看了很多文章。现在由我们十八大所发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对2008-2011年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做了一个总结,正式把自由、民主、法治写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觉得这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应该说是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社会各界对于价值的社会认知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它集合了当前各方面意见,这个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重要的理念方面的动力,也是符合中国今天不断深入的融入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国情,也是转型期内中国人的一个需求。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普世价值的争论中,有的同志提出来说还是中国的传统价值,就是仁、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这些作为替代普世价值的一个新的普世价值。我觉得这些同志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仁当然包含了一种爱,恕是指对别人,而自己的自由没有包含在恕这个字里,恕当然是宽松、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应该是传统价值里好的东西,我们党在十八大发布的包括自由、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应该说是对传统价值的一种发展和更新。严复曾经说过一句话“自由之言,实在是中国历代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同时提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守明平等”。平等也在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里,是社会层面的。从严复这句话里我看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比传统价值观有所突破,有所前进,表现了我们今天在价值方面一种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自由、对人的欲望、欲念的一种尊重,同时还是在社会主义框架和法治范畴里。谢谢大家!

   

嘉宾提问:现在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讲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跟西方讲的不是一回事,我们现在一些权威机构这样说。这种解读有道理吗?文字上是一样的,但内涵不一样,西方的民主和中国的民主不是一样的,西方的自由和中国人讲的自由也是不一样,法治跟中国人讲的法治也不一样,中国特色的民主、自由、法治,这种解读您怎么看?

马立诚:什么是自由、民主、法治,当然有一个公认的指标,比如民主,当然包括政治竞争,包括选举,现代民主和过去的民主已经不一样了,现代民主还包含很多比如保护少数,不能实行多数专制以及种种。刚才我讲的“群众路线就是民主”,应该说群众路线是民主的一个层面,并不能取代民主丰富的内涵,因此,以群众路线取代整个民主,说我们有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我们就实现民主了,我觉得这是片面的看法。

关于自由,也有全球公认的指标,我们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有经济自由,比如公民从事经济活动,注册企业、从事经营这些活动的自由,但是其他方面的自由还有所缺失,我们还要逐步的慢慢的走。十八大里面,社会主义价值观里所颁布的自由、民主、法治应该是具有全球指标的一种价值,而不是一种片面的、曲解的。









http://www.bghf.org.cn/news_show.asp?newsid=1077&newsclass=2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