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简介(图) [打印本页]

作者: Frank    时间: 2014-4-10 09:21
标题: 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简介(图)


佩里级护卫舰(英语: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全称为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护卫舰,其命名源自1812年战争的美国海军英雄少校奥利弗·哈泽德·佩里)。

本级舰是美国海军现役唯一一种护卫舰,起源于美国海军在70年代起执行的SCB261设计案,是为了改变当时美国海军DEG、FF、PF各类专业护航非主力舰各行其事的杂乱现象。本级舰初期装备了鞑靼人防空导弹改良型(日后换装标准一型导弹)具备点防空能力,还搭载了2架反潜直升机与拖曳阵列声纳肩负反潜作战、保护两栖部队登陆、护送舰队等任务;除此之外,本级舰还有相对廉价适合大量生产的优点。

截至2013年3月,本级舰短舰体型已完全除役,长舰体版仍有12艘同级舰在美国海军、5艘在美国海军后备部队(Naval Reserve Force)服役中。

起源

佩里级起源于7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小埃尔莫·R·朱姆沃尔特的roject-60高低混合舰队计划中低档部分的 舰艇,最初划分为巡逻护卫舰(Patrol Frigate,PF),这是二次大战时代一种低档次的巡逻舰艇,吨位多在一千吨上下。这个计划预定大量生产一种便宜的次等护航舰来替代大批二次大战时代建造、届龄退役的老旧护航舰艇,主要功能是在低威胁环境下为次要舰队(包括两栖舰队、勤务舰队等)与民用船团进行反潜和防空护卫工作,或者是担负主战舰队的外围护航以及某些巡逻任务。与护航驱逐舰(DE)类似,佩里级被视为一种次等护航舰艇,战力与功能有限,但成本较低,能建造较多的数量弥补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等舰队主力舰艇的不足。因此,本级舰在造价、排水量、人力上都有严格限制,当然也不能采用较高档或完整的装备。

佩里级从1970年9月展开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在1972年4月,美国海军确认由Gibbs&Cox公司进行细部设计,并在同年10月将首舰佩里号(USS Oliver Hazard Perry FFG-7 ex-PF-109)的建造合约颁给贝斯钢铁造船厂(Bath Iron Work,BIW),价值9440万美元。BIW厂在1973年5月展开首舰的施工设计,同年12月开始切割钢板。

首舰佩里号最初预定的编号为PF-109,接续在二次大战时代建造的96艘塔科马级护卫舰(Takoma class,PF-3~108)之后;然而1975年6月30日美国海军颁布新分类标准之际,PF与护航驱逐舰(DE)一并改列为护卫舰(FF) ,因此佩里级遂改成导弹护卫舰(FFG),

佩里号的舷号也改成接续在布鲁克级(Brooke class DEG-1~6)护航驱逐舰之后。首舰佩里号(USS Perry FFG-7)在1975年6月安放龙骨,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交付美国海军,然后在12月17日成军。第二艘佩里级的服役于1980年4月2日成军,与首舰相差两年多,这是吸收空军原型机试飞的概念,原型舰先行操作一段时间, 然后由海军参与造船厂的作业,将需要修正的地方增加到后续舰的工程中。

作战系统

佩里级的作战系统是“小型战术资料系统”(Junior Tactical Data System,JTDS),是美国海军第一代舰载作战系统──“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 Tatical Data System,NTDS)的简化版,以两部UYK-7主计算机(一具整合于MK-92负责处理目标追踪,一具用于射控管制)为核心,战情中心(CIC)设有一具MK-106与一具MK-107显控台, 功能包括搜索追踪、作战控制、发射器指示、武器发射和发射后评估,其中MK-106专门负责操作CAS组合天线系统,MK-l07负责操作STIR雷达,两台显控台均能显示舰上搜索雷达的讯号。

JTDS与NTDS 在完成之初都属于集中构型的舰载战斗系统,所有的处理能力都集中于少数几台主计算机上 。JTDS与MK-92的组合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具备自动接战能力的自战系统,从目标侦测、威胁判断分类与射控锁定都可自动完成,人员只需监视其运作,并在最后决定是否要加以攻击 ,而接战过程则完全交给MK-92射控系统负责。JTDS只预设了Link-14单向电报打字数据链,而标准的Lnk-11双向自动数据链则列为客户选择配备。 较早建造的佩里级一开始配备只具接收功能的Link-14数据链,而非当时美国海军制式、收发功能兼备的Link-11,使之无法协同舰队进行长距离整合防空作战,后来这些早期的佩里级才以Link-11取代Link-14。

反潜系统


反潜方面,作为一种舰队护航舰艇,佩里级在许多方面与过去美国护航驱逐舰不同。首先,佩里级配备音鼓尺寸较小、侦测距离较低的SQS-56中频舰首声纳, 而不是先前美国惯用的SQS-26大型低频声纳。SQS-56虽然具有抑制杂波的特性,十分适合在浅海作业,但是在大洋上的侦测距离比SQS-26逊色不少。佩里级也是第一种没有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护航 舰艇。对照先前的护航舰,佩里级在反潜方面唯一的改进,就是能够收容/操作两架反潜直升机。舍弃低频声纳与阿斯洛克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基于舰上已经配备标准SM-1区域防空导弹和两架直升机,为了压低成本而不得不做出牺牲;先前美国海军建造的布鲁克级护卫舰同时有阿斯洛克、SQS-26大型声纳、一架反潜直升机与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结果造价过于昂贵,原订10艘的数量只好减为6艘。

此外,ASROC的操作模式系根据舰首声纳的直线探测结果来进行射击,最大有效射程在10公里 以内;首艘佩里级建造之后,美国海军决定在后续舰纳入拖曳阵列声纳,其侦测距离成长数倍,势必只能派遣直升机飞到声纳接触区域,利用声纳浮标或沉浸声纳进行精确标定,再投掷鱼雷攻击 。因此,新一代SQR-19拖曳阵列声纳(可达第三汇声区)与LAMPS-3反潜直升机的出现,直接导致阿斯洛克的重要性下降。可惜佩里级服役之后,由于预算因素,只有部分舰艇才装备SQR-18/19拖曳阵列声纳。 佩里级的反潜射控系统是AN/SQQ-89(V)2,由于佩里级没有ASROC,因此AN/SQQ-89(V)2省略了MK-116射控计算机,并且只有两个OJ-452显控台。[10]

舰载武装

佩里级配备一具AN/SPS-49(V)长程2D对空搜索雷达,能实施船团外围的远程对空监视。佩里级配备标准SM-1防空导弹系统,舰首装有一座能容纳40枚导弹的MK-13单臂发射器,主要用于装填标准SM-1防空导弹,此外也能容纳至多9枚鱼叉导弹 (标准的配置为36枚标准SM-1导弹与4枚鱼叉导弹),使佩里级毋须装置鱼叉导弹专用的MK-141四联装发射器 。相较于上一代的鞑靼(Tartar)防空导弹,SM-1采用全固态电子组件以及电动驱动装置,因此暖机备便的时间大幅缩短。[11]

佩里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MK-75 76mm舰炮(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授权美国生产的型号)的军舰,由于舰首装置了MK-13导弹发射器,使得MK-75被挤到上层结构机库前方。负责导控MK-75舰炮与标准SM-1防空导弹的是一套MK-92射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组位于舰桥上方的组合天线系统(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以及一具为标准SM-1提供照明导引的“分离标定与照明雷达”(Separate Target Illumination Radar,STIR,由SPG-60照明雷达的天线与荷兰STIR后端组成);CAS将一 具高转速(每分钟60转)搜索天线与一具射控照明天线整合在一起(共享发射机),当搜索天线发现目标后,便能立刻将照明天线转向目标并展开照射,加快反应时间,这是佩里级因应苏联潜射反舰导弹威胁的重要措施。[12]

通过CAS与STIR,佩里级上一次能导控两枚标准SM-1进行接战,分别由STIR与CAS天线各负责一枚 (一般而言,佩里级接战短程目标时使用CAS进行照明,接战远程目标时则使用STIR照明雷达)。到了80年代,所有的佩里级都装置了一门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位于机库顶端。[13]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