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诗经”(图)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前天 09:32
标题: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诗经”(图)
中新网






图为2024年11月2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内,文物修复师正在清洗竹简。(中新网)


[ad5]  [/ad5]


据中新网报导,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8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会上专家公布了海昏简牍的最新修复进展。其中,海昏侯墓中出土「诗经」相关简牍约1200枚,并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诗经」。

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刘贺。刘贺一生曲折,在世33年就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分转变。刘贺父刘髆为汉武帝与宠妃李夫人之子,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成为西汉第一位昌邑王。

刘髆死后,年仅五岁的刘贺袭爵,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崩逝,时年21岁。因汉昭帝无子嗣,同年7月18日,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主持丧礼,后拥立其为帝。

但刘贺登基仅27天就被霍光以其淫戏无度为由,奏请上官太后下诏,废了刘贺,史称「汉废帝」。汉宣帝继位后,刘贺先被幽禁于昌邑,后封其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海昏侯刘贺墓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民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座古代墓葬遭盗掘,当地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历时五年多,考古工作者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

2016年3月2日,专家组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确认墓主为「汉废帝」刘贺。海昏侯墓出土超过一万件(套)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系统展现了西汉时期的礼制规范、工艺水平与生活方式。

在纸张发明前,竹简、木片是古人最主要的书写载体,海昏侯墓共出土竹简木牍5000余枚。

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表示,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文物有着糟朽、残缺、饱水、断裂等胎体病害,还有残缺、模糊、变形等简牍字迹病害,修复难度较大,但目前已完成大部分的简牍保护工作,预计2026年将全面完成。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图为2016年5月海昏侯墓考古现场数据照。(中新社)


[ad2]  [/ad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表示,海昏侯墓中出土「诗经」相关简牍约1200枚,简上有「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证明海昏简「诗经」是全本「诗经」,这也是秦汉时期全本「诗经」的首次发现。

中新网指出,在数千枚简牍中,有500余枚「论语」竹简,其中便有失传的「齐论语」。杨军表示,海昏侯墓出土的「齐论语」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同时简头平整,文前留白,简尾处略有残损,但未见文本痕迹。此简为墨写隶书,文本端正工整,叠字重复书写,不使用重文符号,文意较为完整。

杨军称,除「论语」「诗经」外,海昏简还有「礼记」「春秋」「孝经」等,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广收篇籍的重要体现。此外,还有「易」类文献,约200枚,海昏简中的「易占」是占卜类文献,前所未见。

杨军透露,虽然海昏简牍尚未完全修复完毕,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新修复好的简牍展出,其中将包含「论语」的相关简牍。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