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调查发现:50岁前如果没得这4种病 以后基本不会患癌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14 小时前
标题: 调查发现:50岁前如果没得这4种病 以后基本不会患癌
来源: 健康小小讲堂





近些年,关于癌症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很多人一体检就会被某些指标吓得睡不着觉,总觉得自己迟早有一天也会躲不过这一关。

然而,最新的一项由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欧洲肿瘤中心完成的追踪研究,给出了一个让人稍稍安心的结论:如果在50岁以前,身体一直没有出现某几类慢性疾病,未来几十年患癌风险会比普通人低出接近七成。





[ad7]  [/ad7]


这项研究跟踪了超过38万名40岁以上的人群,长达20年的随访中,结果非常明确——早期慢性疾病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换句话说,有些病并不是癌症本身,却在不知不觉中为癌症“铺了路”,而如果50岁前没中招,那么之后癌变的几率就大大下降。

首先必须提到的就是代谢性疾病。很多人以为高血糖、高血脂这些指标只是“生活习惯不好”的结果,其实不然。

糖代谢异常会让体内的胰岛素长期处于高水平,而高胰岛素状态恰恰是癌细胞最喜欢的生存环境。研究发现,空腹血糖超过6.1 mmol/L的人,未来罹患结直肠癌、胰腺癌的风险高出正常人2.3倍。

如果50岁前一直保持代谢状态良好,体重稳定、血糖血脂正常,那么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和慢性炎症反应都会大大降低,这就切断了癌症发展的一个重要通道。在笔者看来,控制血糖和体重不只是为了预防糖尿病本身,它其实是在“封锁”癌细胞的生长土壤。

其次,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也是决定未来癌症风险的一个关键。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不仅损伤心脏血管,对全身的微循环也会造成巨大影响。

微环境一旦改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分布就会受到干扰,清除突变细胞的效率下降,这时候癌变风险自然就升高了。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那些在45岁前就出现高血压的男性,晚年罹患肝癌和肾癌的几率比正常血压者高出58%。

同时,高血压患者体内的氧化自由基更多,DNA损伤修复能力减弱,也更容易让细胞突变发生。相反,如果50岁以前血压一直处于正常范围、血管弹性好,未来这部分风险就会被大大削弱。

再者,肝脏和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是癌症的另一大“温床”。肝炎、脂肪肝、肠道炎症性疾病这些看似常见的状况,其实都与癌变风险直接挂钩。

慢性炎症会刺激细胞不断增殖、修复,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DNA复制错误的概率大幅增加。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一项数据指出,有慢性肝炎史的人群,肝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的12倍;而患有慢性肠炎的患者,结肠癌风险则是正常人的6倍。

如果在50岁之前肝功能始终正常、肠胃没有慢性病变,那么这类器官性肿瘤的发生几率几乎可以降低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这类疾病越早出现,累积的炎症时间就越长,癌变风险也就越大。

最后一个不得不说的是免疫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很多人对免疫力的理解还停留在“容易不容易感冒”这个层面,但实际上,人体每天都在产生上千个可能发生癌变的细胞,之所以没出事,全靠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掉它们。

如果一个人在50岁以前就有长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紊乱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那么癌细胞的“漏网率”就会增加。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有系统性免疫异常史的人群,终身患癌风险比普通人高出近80%。而如果免疫功能一直健康稳定,身体就能持续保持“巡逻”和“清除”机制,让癌细胞无处藏身。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会问:“那如果我50岁以前确实得过这些病,是不是就注定会得癌?”答案当然不是。

风险高不等于必然发生,但意味着必须比别人更早、更严格地管理生活方式和体检节奏。相反,如果在50岁以前都没有经历过这些慢性疾病,那就说明身体的代谢、免疫、循环和内脏功能一直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这种内环境的稳定性对抵抗癌变极其重要。

人体的癌症防线不是某一个单独的器官,而是整个系统协同的结果。而早期慢性疾病往往是防线松动的信号,错过了修补机会,就容易在几十年后演变成更严重的问题。

这种长期积累的机制,很多人容易忽视。举个例子,一项涉及30万日本中年人的研究显示,45岁时完全没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在70岁前患癌的概率仅为9.6%,而有代谢问题的人则高达27.4%。

同样,在一项瑞典的随访中,没有慢性肝病史的人肝癌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3.8例,有肝病史的人则飙升到48.2例。这些数字说明,癌症并不是突然从天而降,而是身体在漫长岁月里不断“累积错误”的结果。


[ad8]  [/ad8]


在笔者看来,这些数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醒:与其每天担惊受怕,不如提早干预和预防。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控制血糖血脂,不让高血压成为慢性状态,远离长期炎症和肝肠疾病,维护免疫系统的平衡,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事情,才是真正决定癌症风险的核心。

对于那些50岁以前就没得过这些病的人来说,这意味着身体一直处于良好的自我修复状态,只要继续保持,未来的癌变风险就会非常低。

总的来说,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健康风险的无视和拖延。身体出现某些慢性病时,癌症的种子就已经在土壤里埋下了。相反,如果50岁前一直远离这些病,那么身体的防御系统就始终占据主动,癌症就难以“安家”。

所以,与其过度恐惧,不如把注意力放在维持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毕竟,能决定未来的,不是一次体检报告,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自我管理。换句话说,不让那些慢性病有机会出现,就是对抗癌症最有效的“预防针”。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