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足水,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肾脏排毒、预防便秘。已有多项权威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1700ml。一项基于中华医学会慢病管理中心的数据发现,“养成定时小口喝水”的人,罹患慢性肾病、尿路结石的风险下降约19.4%。但喝水本身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饮水反而会稀释体内电解质,导致水中毒。喝水,讲究“量适中,频率均匀”,才有保健效果。
其实,决定长寿的头号关键,是你如何看待生活、怎么应对压力。许多世界最长寿的健康群体,无一例外都具备“积极乐观”“遇事释怀”“善于自我调节”的心理特质。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联合调研显示,心态乐观的人群,罹患心血管事件和恶性肿瘤的风险,比长期抑郁、急躁的人低26.7%。更令人惊讶的是,同样饮食、运动水平相当的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数每上升1分,平均预期寿命可延长超过6.5年,这一差距远远超过运动和饮食管理的单一效益。
但“保持好心态”说易行难。老张家上上下下,光孩子工作、房子琐事就能让人焦头烂额。邻居老李常为儿女忧心忡忡,一年比一年显老。对比之下,那些常常能自我调侃、欣然接受生活中小波折的人,伤病住院的机会明显变少。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同样的压力,有的人越过越大,有的人学会放手,身体反而轻松。”
怎么做,才能真的赢得长寿?这3点很关键,尤其是第1点
保持适度运动,量力而行,动静结合。
不追求高强度、长时间,重要的是“每天动一动,哪怕是做家务、拉筋、散步、广场舞”。不需一蹴而就,把运动融入生活,让身体内的“自我修复机制”始终处于激活状态,长期效果才能显现。
每天定时喝水,小口慢饮,少量多次。
不要等渴了才喝。建议早、中、晚分3-4次,避开浓茶、甜饮料,以温水为主。天气热可适当调整,监测小便颜色以判断水分是否摄入充足。拉肚子、剧烈出汗等特殊情况下需适量补充电解质。
[ad7] [/ad7]
塑造积极心态,这才是决定长寿的钥匙!
很多人只关注身体的“加法”,却忽略了心理的“乘法”。遇到不顺,先给自己一次深呼吸;出现压力,学会与朋友倾诉、转移注意力。每天练习写下三件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小事,逐步建立自信和乐观心态。生活中“糟心事”总有,但内心淡定从容,健康自然常伴。
其实,长寿不是遥不可及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做得到”的三件小事积累。千万别被“多活几年靠吃保健品、贵重药材”的误区所迷惑。身体的健康、情绪的平稳,正是生活里一点一滴的好习惯积蓄而成。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保持良好心态、持之以恒的运动、科学喝水,三者相加,才是长寿保健的“铁三角”。任何想通过单一方式逆转健康轨迹,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当然,具体健康改善效果因人而异,某些慢性病、基础疾病人群建议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还是应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进行面诊和评估。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柳叶刀·全球运动与健康关系大样本研究》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健康管理建议》
5.《心态与长寿关联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柳叶刀·全球运动与健康关系大样本研究》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健康管理建议》
5.《心态与长寿关联的多中心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