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换季过敏、干咳、皮肤痒症状四起 中医师揭「秋分」养生3大秘诀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换季过敏、干咳、皮肤痒症状四起 中医师揭「秋分」养生3大秘诀
世界新闻网
初鸣堂中医诊所院长、秋燥、秋收为秋分后的节气,特性会产生相对应的生理病理变化,包含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气喘、鼻黏膜干燥、鼻过敏,皮肤及黏膜疾病,如皮肤脱屑症状、皮肤搔痒症、干眼症、头皮脱屑落发,心理抑郁疾病,免疫力降低等相关疾病。(123RF)
[ad5] [/ad5]
23日就是24节气的秋分,秋分当日昼夜一样长,节气转换,最先影响的是人体对外防护第一层,即皮肤黏膜及呼吸道气管系统。 台湾初鸣堂中医诊所院长、中医师周大翔说,秋分以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之说。秋分后,应依天地阴阳消长变化的均分点和转折点的特色,顺势养生。
周大翔表示,秋分是阳消阴长的开始,阳气渐渐收敛,阴气慢慢增长,万物生长方向走向收藏,因此,秋燥、秋收两个秋分开始的节气,特性会产生相对应的生理病理变化,包含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气喘、鼻黏膜干燥、鼻过敏,皮肤及黏膜疾病,如皮肤脱屑、皮肤搔痒、干眼症、头皮脱屑落发,心理抑郁,免疫力降低等。
周大翔归纳秋分养生首重「养肺润燥、疏肝理气」,因阳气逐渐敛藏,药物使用除了补肺气及宣通肺气外,滋阴润燥药物不可少,常见养生保养药物有西洋参、党参、麦门冬、五味子、乌梅等,常见养生食物有山药、杏仁、白木耳、莲藕、百合、水梨等,同时应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香料过度调理食物,这类型食物具有宣通气机特性,食用短时间内虽有理气舒畅的效果,但因躁性较强反而会伤津耗气。
一、秋分养肺茶饮食疗
1. 益气润肺茶
药材为麦门冬6g、西洋参3g、五味子3g、枸杞3g、陈皮1g、甘草1g,放入300cc水中,热水闷约30分钟,温服即可,药材可反复冲泡至淡而无味,药方主要通过生脉饮加减来补肺润肺,其中西洋参除了补肺气外,对于生津润燥效果良好,加上麦门冬养胃阴及五味子敛藏耗散之气,枸杞养肝血及陈皮理气消积,简单养生茶饮可以达到基本宣肺、养肺、润肺之效。
2. 木耳莲子汤
以新鲜白木耳1至3朵视个人口味加减量,百合10g,莲子20颗左右视个人口味加减,红枣5至10颗剖开,西洋参3至5片。将以上食材放入电锅,约500至1000cc水量,依个人喜好浓稠度适量加减,炖煮半小时至一小时,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具有滋阴补虚、润肺止咳、美容养颜、助安眠等效果。
二、秋分养肺穴位
合谷穴
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取肺经相表里的大肠经穴位,具调降肺气、开通全身气机、活化免疫力等功效,取穴于手背第1至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每日按压15至20分钟可以帮助疏通全身气机。
坛中穴
属任脉,心包募穴,内为宗气之海,故又称「上气海」,具利气,宽胸功效,取穴于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处,约当两乳头之间。每日热敷或按压15~20分钟,搭配合谷穴配穴可以助大肠经进入胸腔气机开通,气机通畅可以连接脾胃之气向上布达,以生津润肺。
太溪穴
属足少阴肾经原穴,秋分季节交替时,通过肾经原穴向上输布气血可以利用肾气弦接脾胃之气来养肺润肺,取穴于足内侧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每日按压15至20分钟可以帮助疏通全身气机。
[ad3] [/ad3]
三、秋分进补原则
传统上秋分时节须注意秋燥属性影响肺气宣发,然而地处海岛型地域的台湾仍要注意脾胃机能及湿气是否代谢顺畅,气血虚弱体质的人可以开开始补气补血,然而在气血刚开始收敛的秋分在补益气血方面以「平补、凉补」为原则。
周大翔提醒,秋分后季节转凉,夜间需准备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风,白日需要利用晒太阳袪除秋分收敛之气导致的抑郁情绪,并且每日快走或慢跑,适度有氧运动除了有助于肺气宣发,气机通畅外,可以加强毛孔打开,袪除因秋分之气敛藏导致汗孔不开而影响水液代谢能力,通过养生概念照护身体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及强化体质而减少过敏症状。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