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标准下,诺敏恰好成为最佳人选:他并非八爷党成员,政声尚可,又有过顶撞权贵的经历,既能让隆科多名正言顺推荐,又能让雍正在朝廷中摆出“公正用人”的姿态。于是,两人一唱一和,顺理成章地将诺敏推到前台。
之后的发展,果然如雍正所料。诺敏在山西追款受阻时,隆科多暗示他可借票号资金弥补缺口。任务完成的捷报传至京城,雍正立刻借机大肆宣传,甚至亲赐“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以示褒奖。然而,正当雍正以为可以借此推动全国追款时,田文镜的出现犹如一只“黑天鹅”,彻底打乱了原本的剧本。田文镜严谨不徇私情,揭穿了山西财政造假的真相,并奏折上报。面对舆论哗然,雍正不得不顺势将诺敏定罪,以安抚朝野。
[ad7] [/ad7]
事实上,雍正对此心知肚明,他甚至在派图里琛查案时特意叮嘱“不要表态,只需查明真相”。这说明他早已预料此事不可避免,只是想掌控最后的处置权。然而,随着田文镜坚决不让步,案件被彻底曝光,雍正不得不将诺敏及相关官员一并处斩,以示清正。
表面看,这起窝案是诺敏一手策划,实则是雍正和隆科多暗中默许的结果。只是当骗局败露,所有后果便由诺敏一人承担。他从上任时的意气风发,到刑场上的悲凉呼喊,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雍正布下的一颗棋子。那声“冤枉”,并非向百姓喊冤,而是说给隆科多听的。然而,此时一切已为时过晚,隆科多并未现身,诺敏只能孤身赴死。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诺敏并非全然无辜,但他确实是雍正政治布局中的牺牲品。他的“冤枉”,更像是对权力游戏残酷本质的最后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