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乌冲突何时止?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ngychita    时间: 2025-6-28 23:15
标题: 乌冲突何时止?
暗影小队

不知不觉中,俄乌战场的硝烟已经弥漫到第四个年头,俄乌冲突已然演变为一场深度的消耗战。当前,夏季的战线呈现高度固化态势,俄军控制着包括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在内的约20%乌克兰领土,在顿巴斯至扎波罗热一线构筑起绵密防御体系。双方日均伤亡数字触目惊心,哪怕是以最保守的估计,其数字都高达四位数之多。所以,当乌克兰的无人机深入俄罗斯腹地袭击基地机场,俄军导弹撕裂第聂伯罗市的宁静,这场冲突早已突破传统的战场边界,演变为国土全域的立体消耗战。

    6月初,乌军发起“蛛网行动”对俄战略纵深的打击,标志着冲突进入技术主导的新阶段。6月份的数据显示,乌军单日无人机出动架次较年初激增300%,打击范围已延伸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俄军的无人机生产基地遇袭后,乌军进一步展示了其非对称作战能力,使用自产的“游隼”导弹(射程约500公里)及水下爆破装置,对克里米亚大桥实施了第三次精准打击,导致桥梁结构“实质进入紧急状态”。这种依托自主军工体系的袭扰战术,使乌方在传统火力劣势下仍能持续削弱俄军战争潜力。而俄军的反制策略则呈现体系化特征,在别尔哥罗德等边境地区部署“源头打击+多层防御”双轨系统,结合空基高精度武器、导弹拦截系统和战斗机空中猎杀。对捷尔诺波尔弹药库的毁灭性打击,不仅摧毁了141枚北约援乌的导弹,更传递出俄军打击西方军援链条的战略决心。

    今年的前五个月,乌克兰平民死伤同比增加近50%,其中97%发生在乌方控制区。而俄境内遭受的无人机袭击频次激增,迫使莫斯科将原用于前线的防空系统回调保卫本土。当德国宣布资助乌克兰生产数百架远程打击无人机的同时,俄罗斯也加速与朝鲜的军事技术合作,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这个时候,特朗普当局的战略转向就成为今年冲突的关键变量。今年美国对乌军援较2023年下降30%,特朗普更是在与大帝通话中直言乌克兰袭击事件“与我们无关”,将责任推给泽连斯基,其“放任对抗”的态度显露无遗。在6月初的言论中,特朗普将俄乌比作“公园里打架的孩童”,暗示“让他们打一会儿再拉开”。这种战略撤退迫使欧洲承担主导角色,欧盟虽承诺350亿欧元年度军援及200万发炮弹(目前80%已落实),但内部裂痕深刻,东欧国家力主强硬,而西欧国家则担忧升级风险。

    目前,欧洲的防务态势呈现双轨并行,一方面,法德联合投资乌克兰国防工业推动导弹本土化生产,英国开创性使用冻结俄资产利息为乌采购350枚防空导弹。另一方面,芬兰、波兰等五国退出《渥太华公约》,在与俄接壤边境大规模埋设地雷,英国、挪威、瑞典的士兵将加入芬兰拉普兰地区的北约前锋部队。德国计划到2029年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5%(1530亿欧元),默茨坦直言:“俄罗斯只懂实力的语言”。同时,国际调解遭遇结构性困境,中、土等国虽持续斡旋,但双方立场鸿沟难弥。大帝坚持要求承认“领土事实”,既完全占领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同时要求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而泽连斯基仅愿以乌东四州的“高度自治”来换取主权保留,且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在伊斯坦布尔谈判中,俄方提出暂时停火以收殓遗体的方案遭乌方斥为“荒谬”,乌方要求的全域停火30天则被俄视为缓兵之计…可以说,外交解决的空间正被军事现实不断压缩。

    至于俄乌冲突的未来前景,持续性冲突是最大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战线沿当前接触线冻结,但低烈度对抗将持续不断。乌军依靠西方输血维持防御,既G7承诺动用冻结俄资产提供500亿美元援助,而俄军凭借能源收入支撑战争。只是,资源衰竭终将侵蚀双方耐力,目前俄兵源缺口达160万人,73%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而乌克兰现有400万人需要紧急援助,电网系统在持续空袭中亦濒临毁灭。这种“不战不和”状态可能延续下去,形成类似朝鲜半岛的长期对峙。而有限停火方案的可能性同样存在,但关键在于美欧强压乌克兰让步。有限停火方案可能会采取“奥地利模式”,乌东四州获高度自治但名义保留主权,克里米亚问题搁置,非军事区沿第聂伯河设立。该方案虽对乌克兰是灾难,但对俄、美、欧具有现实吸引力,因为俄罗斯获得缓冲区,美欧规避核风险,西方则免于长期援助负担。但实现这一方案的前提是,乌克兰再无一战之力…可目前西方内部分歧严重,所以短时间内有限停火方案是难以实现的。

    双方实现突破性胜利的可能性最小,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想要一战定乾坤,都属于痴心妄想。毕竟在各路外部势力的深度干预下,哪一方都不会轻易的获得全胜。但反过来说,俄乌冲突已触发远超东欧范畴的地缘重构,俄罗斯加速“转向东方”战略,借能源折扣与军贸协议,在非洲萨赫勒地带、中东及东南亚拓展影响力。这种战略对冲使西方制裁效果递减,也使得俄军工产能不降反升。对北约的影响同样深刻,德国军费迈向GDP的3.5%,东欧前沿部署兵力激增,北约已经在实质上回归集体防御本质。而中美俄三角关系也进入再平衡阶段,美国战略收缩促使中俄深化能源与技术合作,但我国坚持政治解决立场,始终避免直接军援。我国在伊斯坦布尔会谈中坚持“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主张,实际否定了俄方单方面改变领土现状的合法性。全球南方国家则在博弈中寻觅机遇,印度低价购入俄油,土耳其扮演调停者,沙特推进战后重建方案,全球多极化秩序在俄乌冲突的炮火中加速成形。

    回望百年战争史,消耗战的终结往往遵循两种路径,要么一方资源耗尽而毁灭,如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要么外部力量强制调停如1953年的半岛停战。当前俄乌僵局中,乌克兰38%的民众接受“以土地换和平”,要知道,在2022年的时候占比仅有8%。俄罗斯虽控制战场,却面临160万劳动力缺口,双输格局已然显现。可以说,今年底将成为俄乌冲突决定性的时间窗口,若停火未能达成,战争惯性可能持续延续。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风险、北约“志愿军”介入的可能、乌极端派呼吁“核共享”等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将局部冲突推向不可控深渊。所以说,和平需要实力来捍卫,战争也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俄乌冲突何时止?我问苍天,苍天亦无语…

http://hanfeng1918.com/baijia/128166.html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