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俄罗斯议会上院通过决议,批准普京向乌克兰派驻军队(图) [打印本页]

作者: Frank    时间: 2014-3-1 10:37
标题: 俄罗斯议会上院通过决议,批准普京向乌克兰派驻军队(图)
多维

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要对乌克兰动武,否则后果很严重。但是,普京无视奥巴马的警告,并于1日向该国国会联邦院(上议院)提出请求,批准向乌克兰派遣俄罗斯部队。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3月1日援引普京(Vladimir Putin)的话说,“乌克兰现阶段的非常局势对俄罗斯民众的生命造成威胁,我请求国会联邦会,对乌克兰领土使用武力,直至该国政治局势恢复正常。”

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上院)也通过决议,批准总统普京所提出的在乌克兰使用俄罗斯武装力量的请求,采取全面措施,保护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公民及军人的生命和安全。

此前,俄罗斯国会联邦院(上院)主席马维彦科1日表示,俄罗斯可能派出人数有限的军队进驻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确保黑海舰队和俄罗斯公民安全。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近日局势紧张。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乌议长图尔奇诺夫(Oleksandr Turchynov)2月28日说,俄罗斯已开始对乌克兰进行“露骨的军事入侵”。

近来,乌克兰局势风云变幻,自从乌克兰议会罢黜前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后,俄罗斯就已萌生对乌克兰动武之意。而代总统图尔奇诺夫宣布继续执行同欧洲一体化的方针后,严重违背了俄罗斯的愿望,普京也开始失去了耐心,决定给其点颜色看看。


奥巴马普京


普京26日下令数十万俄军在俄乌边境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演习,包括空降部队、空军运输部队在内的15万海陆空军进入了高度警戒战备状态,同时采取措施保障俄黑海舰队的安全。这次演习包括俄中西部军区的15万官兵、90架飞机、880辆坦克和80艘军舰,时间从2月26日开始,至3月3日结束。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俄罗斯将对乌克兰动武的前奏。

但是美国方面并没有坐视不管,国安顾问赖斯(Susan Rice)、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以及副总统拜(Joe Biden)轮番上阵,敦促普京不要对乌克兰动武。

赖斯警告说,如果普京对乌克兰出兵,那将是个严重的错误,并希望普京不要把乌克兰当做冷战的棋盘。

克里26日也警示俄罗斯不要军事干预乌克兰,否则会引发广泛的国际反弹。克里还说,任何违反乌克兰领土完成的军事干预都将是个巨大的错误,美国和其他国家将会采取措施应对。但是,克里没有透露美国将会怎样应对。

哈格尔27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接受采访时警告俄罗斯远离乌克兰骚乱,“我们希望其他国家能够尊重乌克兰的主权,避免发生挑衅行为”。他补充说,“这就是我为什么密切注视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进行军演的原因”。

拜登(Joe Biden)27日与乌克兰临时总理亚采纽克(Arseniy Yatsenyuk)通话并向其表示,美国会为乌克兰新政府提供“全力”支持和协助,帮助其进行经济改革,和平解决冲突和争端,并支持其与周边国家发展开放和建设性的关系。

对于这些警告,俄罗斯并未予以理睬。俄罗斯军队28日封锁了了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两个军用机场,装甲部队直接进入克里米亚。乌克兰方面还表示,俄罗斯最近再次向乌克兰增兵6,000人。

奥巴马本人28日不得不亲自出面,敦促俄罗斯不要动武,否则后果很严重。奥巴马28日发表声明称,美方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活动深切关注。任何有违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使乌克兰不稳。军事干预乌克兰将使俄罗斯违反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的承诺,招致国际谴责。奥巴马表示,美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确保,军事干预将付出代价。奥巴马还表示,俄罗斯可以作为支持乌克兰稳定的国际推力的一部分。

对于奥巴马的警告,普京显然也是选择不予理睬。白宫1日就普京申请对乌克兰动用武力发表声明,称“正在密切关注事件发展,跟盟友保持通话,并认真考虑奥巴马总统之前就这一事件提出的可能的后果”。

普京为何对克里米亚如此重视,甚至不惜动武?历史显示,从第聂伯河沿岸包括克里米亚半岛的大片广袤区域曾是帝俄时期的军事要地,俄罗斯在历史上更曾为维护自身在黑海及近东利益围绕该地区在241年间进行过12次大战,并以数百万士兵生命的代价夺取了大片土地。

但随着苏联时期政策的调整及领土变迁,俄罗斯不仅最终在苏联解体期间丢失了第聂伯河右岸的膏腴地区和工业地带,更丧失了曾两度遭遇战火洗礼的克里米亚半岛。这对于渴求出海口的俄罗斯而言不啻为巨大损失。

此前,曾有俄匿名高官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暗访时披露了俄方的意向,此人指出,假如乌克兰分裂并爆发内战,俄军就会迅速进占并“保卫”克里米亚。



(东坡 撰稿)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