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背叛共产党的宋希濂,晚年在美国坦言:毛主席比蒋介石高明太多了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5-25 09:00
标题: 背叛共产党的宋希濂,晚年在美国坦言:毛主席比蒋介石高明太多了
彼岸花开花开彼岸
1961年,陈赓大将因病去世,举国上下为他送别。参加追悼会的有许多革命老将,其中有一个陌生的身影悄然现身,那就是陈赓的老朋友宋希濂。两人曾一起在黄埔军校求学,还共同加入了共产党,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命运的轨迹将他们分开。宋希濂最终选择了国民党的阵营,并在其中扮演了残酷的角色,伤害了许多共产党人。但在他生命的晚期,他却说:“毛主席比蒋介石高明太多。”这番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和思想转变?让我们一起探究他为何会有如此感悟。
宋希濂曾是国民党军中的将领,战败后被俘,之后被关押在功德林进行思想改造。陈赓多次前来看望这位昔日的好友,耐心地为他做思想工作,带他感受到共产党的宽容和善意。经过不断的学习,宋希濂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并迅速觉醒,最终成为第一批被释放的战俘。在获得释放后,他的待遇得到了改善,逐渐对共产党产生了感恩之情。
[ad2] [/ad2]
晚年,宋希濂移居美国,创立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为国家的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蒋介石和毛主席时,宋希濂出乎意料地对毛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评价与他过往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1923年,宋希濂与陈赓相识,两位志同道合的青年迅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曾在讲武堂并肩作战,之后又一起进入黄埔军校,期间他们都怀揣着对孙中山的崇敬,希望能追随他的足迹,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复兴而奋斗。两人一度认为自己会并肩作战,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然而,命运却让他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陈赓坚定加入了共产党,并将宋希濂也一同介绍了进去。两人原本以为会一起在共产党的队伍中砥砺前行,但没想到,宋希濂选择了加入国民党,彻底与党组织割席断交,甚至多次为国民党的行动提供支持,成为了共产党眼中的敌人。尤其是在围剿苏区的战斗中,宋希濂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随即得到晋升,蒋介石专门指派他来打击共产党,许多党内干部在他的手中丧命,其中瞿秋白便是他的受害者之一。
在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同时,宋希濂也深陷了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他被撤职,直到1949年,随着国民党全线败退,蒋介石才重新任命他。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已是山穷水尽,宋希濂的到来也未能改变局面。
在与解放军的战斗中,宋希濂的部队节节败退,最终在大渡河一带被围困,逃无可逃,他被俘并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一起关押。陈赓得知此事后,曾专程前来看望他。尽管宋希濂曾参与过残害无数共产党人的行为,但陈赓并没有因此对他心生怨恨,反而给予了他理解和宽容,并肯定了他在抗战时期所做的贡献,还特意安排了他在监狱内好好学习。
[ad3] [/ad3]
在被囚禁的岁月里,宋希濂阅读了大量书籍,其中许多是毛主席的著作。正是在这些书籍的滋养下,他逐渐发生了思想转变,最终对共产党产生了认同。成为了第一批获得释放的国民党战俘。出狱后,陈赓仍然关照他,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甚至连周恩来也对他表示了赞赏,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战将。宋希濂心怀感激,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开启了自己新的生活。
晚年的宋希濂在子女的陪伴下移居美国,他依然心系祖国的未来,并且通过成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早已认同了共产党的理念,并对毛主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毛主席比蒋介石更加高明,这种评价不单是出于对毛主席的尊敬,更是对自己过去历程的深刻反思。
历史的教训早已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蒋介石虽然通过权力和金钱收买人心,但最终仍遭到了众叛亲离的下场。而毛主席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做法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最终成为了胜利者。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