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击落印度阵风的霹雳15导弹什么水平?看完你会发现,自己对中国力量一无所知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ngychita
时间:
2025-5-21 02:03
标题:
击落印度阵风的霹雳15导弹什么水平?看完你会发现,自己对中国力量一无所知
来源: 墨子连山
之前介绍过霹雳15的性能,射程200多公里,支持A射B导,关键就在这个A射B导。
巴基斯坦打印度,就是红旗9防空系统的地面雷达率先发现印度阵风起飞,然后歼10CE才挂载霹雳15E起飞。
据巴基斯坦透露的消息,都没用歼10CE的火控雷达锁定,霹雳15就盲打出去,然后歼10CE直接调头拉开距离。
之后就是“B导”过程,地面雷达+预警机导引霹雳15直奔阵风,抵近后才开启导弹火控雷达,此时已进入不可逃逸区,阵风应声落地。
网上那些吹什么巴基斯坦飞行员技术能力强,换成中国打不过阵风的,如果不是坏,那就纯属军盲。
这次击落印度阵风,飞行员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哪怕调过来,印度飞行员驾驶歼10CE打巴基斯坦的阵风,照样一打一个准。
这就是体系作战的可怕之处,最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人的依赖。
如果对面是中国,我们甚至都不用起飞歼10C、歼20,直接用无人机攻击11或者无侦10挂霹雳15发射就够了。
都不需要临时起飞,无人机可以超长航时滞空,印度阵风起飞即坠落。
甚至对于印度这种没脸没皮的货,我们都不需要人为判断,交给AI自主判断,直接打就行了。
敌人不配见我们的人,他们只配跟AI扮演的NPC玩单机游戏。
还有更狠的,霹雳15采用“模块化设计”。
啥叫模块化设计?
就跟组装电脑似的,主板、CPU、内存、硬盘都通过标准接口连接在一起,想换哪个拔下来,插上个新的,即插即用。
连“操作系统”都是可以升级的,甚至支持远程升级。
导弹的模块化设计也是一个道理,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功能单元解耦,将弹体、导引头、战斗部等子系统设计为可独立更换的模块,实现快速功能调整与多场景适配。
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更换模块,如雷达导引头换红外导引头,常规弹头换特种弹头等。
并且通过通用接口可以适配不同载具,如战机、军舰、地面发射车等。
弹体与接口模块,采用标准化机械/电气接口,例如霹雳-15的发射导轨适配歼-20内部弹舱与歼-10CE翼下挂架。
预留卫星制导接口,如北斗信号接收模块,支持未来升级迭代,相当于主板上的“扩展槽”,有新硬件插上就用。
导弹还可以替换不同探测体制的导引头,霹雳15E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可以替换为被动红外成像导引头。
模块间通过高速数据总线互联,还支持“主被动复合制导”模式切换。
战斗部模块配备可拆卸弹头舱段,可快速更换为高爆破片弹头、穿甲弹头或电磁脉冲弹头。
模块化装药设计支持当量调节,针对预警机或战斗机调整毁伤范围。
导航与控制模块集成独立导航单元,如高精度光纤陀螺+原子加速度计组合,与载机火控系统解耦。
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双向数据链模块支持“A射B导”战术,实现跨平台信息融合。
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如中国航天科工自研软件,可实现硬件模块的功能重构。
例如动态调整制导算法,如切换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权重。
又例如自定义攻击逻辑,如设定多目标优先攻击顺序等。
模块化设计使得新功能开发仅需升级特定模块而非全弹重构,例如霹雳15E出口型,就仅替换加密通信模块。
据说这次巴基斯坦的霹雳15E,就被中国工程师“解锁”了射程,从150公里的出口型,瞬间就成了200多公里的满血版。
故障模块可单独更换,无需整体返厂维修,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同一导弹平台通过模块组合,可衍生出反辐射、反舰等特种型号。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VPFPDKF05561N35.html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