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1931-1937 -- 大战前夕的日本(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Frank    时间: 2014-2-26 15:12
标题: 1931-1937 -- 大战前夕的日本(组图)



经济危机和严重欠收让日本民间生活疾苦,大多数日本人都从对中国东北的掠夺中受惠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几年里,日本文官政府
曾试图阻止军方的行动,都告失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1931】担任首相的若槻礼次郎是个汉学爱好者,有人劝他戒酒,他答以汉诗,曰:病
后先生饮限量,三杯晚酌润枯肠,醉人一转成醒客,索莫当年旧酒狂。日本当时主持侵
略的头脑们大多都是如此矛盾,既醉心于中国文化,又毫不减慢对老师的侵掠。图为
1931年的若槻礼次郎。



【1931】日本在这一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有其内在原因,经济危机和严重欠收让日本民间
陷入卖儿卖女的境地,整个国家如同火药桶般不稳定。于是,发动对外侵略便成为掠夺
财富、重建经济和转移矛盾的首选。图为日本街头的卖孩子广告。



【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担任首相的若槻礼次郎(左)既没有能力预先阻止关东军
的独自行动,也不敢履行文官政府的职责截断战争的道路,而是选择了事后默认、追加
军费等方式,变相鼓励战争。他或许没有想到,这样的做法,最终将断送日本整个国家。



【1932】经济不景气给日本带来了大量失业。这些失业者,也正是极好极方便的侵略军
兵源。图为1932年日本国内的失业者。



【193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政治家们也曾试图让战争钥匙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们让
人称“中国通”的犬养毅组阁,制约在中国问题上狂奔的军部。然而面对战争的红利,
他已经力不从心。图为1932年的犬养毅(左)。



【1932】犬养毅上台后做了很多努力制约军方,但事实证明在利益面前这些努力都杯水
车薪。图为犬养毅在接见争取女子参政权的市川房枝等女性代表团。



【1932】1932年5月15日,一阵枪声宣告了犬养内阁的终结,在这次由陆军青年军官主
导的政变中,犬养毅救此危局舍我其谁的宏愿与其生命一同烟消云散,日本全面进入战
争前最后一个敢于正面和军方对峙的文官宰相倒下了。图为犬养毅葬礼现场。



【1933】从中国获得的财富和市场,让日本本土产生了一种畸形的繁荣。那个时代的日
本人,大多因此对侵略政策有一份切身的好感。图为1933年日本街头。



【1933】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技术的发展繁荣,这一切都得益于从中国的殖民掠夺。图为
1933年日本大阪的铁路工人在试用电话。



【1934】日本文官政府向军方压力屈服,代替犬养组阁的斋藤实是一名地道的军人。斋
藤属于相对比较理智的海军,对冒进的陆军颇有看法,但他已不能满足疯狂军人们的要
求,所谓举国一致的口号,不过骗老百姓而已。



【1934】从中国掠夺的矿产、农业产品等成了那个时代日本发展的基础。弓长岭铁矿日
本工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二十倍。图为1934年日本方面控制的弓长岭铁矿。



【1934】1934年日本侵略的触角进入关内,振臂高呼的不是日本士兵,而是满铁职员,
对于能够获得利益的战争,他们是真正的支持者。



【1934】日本特务军官伊达顺之助,化名张宗援,长期到中国潜伏并活动,曾严重破坏
了东北的抗战局面。如他这样把中国视为冒险沃土的日本年轻人在那个时代俯拾皆是。
图为1934年的伊达顺之助。



【1934】选择辞职的斋藤实认为总算避开了风口浪尖,能够离开首相的岗位。然而,
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中,这位退居财政部长的原海军大将仍然难逃乱兵的枪杀,成为又
一个倒下的首相。图为1934年的斋藤实。



【1934】在侵略的好处面前,并不是人人保持理智,普通的日本工人觉得加班更多了,
工资更少了,但仍可能有些盲目地期待着侵略的红利。图为1934年日本一家工厂内工人
工作的情形。



【1934】斋藤的死他自己要负重要责任,在他的任期内,他并没有真正纠正日本的法西
斯化,和疯狂的陆军相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视察纳粹化童军的斋藤应该明白,他不
能把装魔鬼的口袋束起来,魔鬼便必然要他的性命。图为1934年斋藤实视察童军。



【1934】斋藤辞职后,政府中的稳重派仍想用海军压制陆军避免全面滑入战争,海军大
将冈田启介被任命为新首相。这是冈田启介(左)和他的秘书兼妹夫松尾传藏的合影。



【1934】斋藤实担任首相后,日本进一步向危险滑去,象征便是其外相松冈洋佑在国联
会议上拒绝了从中国东北撤军的决议,并宣布日本从国联退出。日本从此走上了孤立主
义道路,国际上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制约防火墙被移除了。图为1934年的国联会议上,松
冈洋佑发言。



【1935】从侵占东北尝到了甜头,日本三十年代前期的毕业生中,第一流的都分配到中
国东北,协助关东军控制这片黑土地。这是1935年从日本本土赶到中国东北的日本毕业
生,他们后来都成为满铁的职员。



【1935】潜移默化之间,日本青年对中国地名慢慢熟悉起来,他们认为在中国可以建功
立业。图为日本教官在教青年人认识中国东北的地名。



【1935】日本的贫民在军事引发的经济恢复中受益极小,生活依旧困苦,然而,二二六
兵变等一系列血腥的军国主义恐怖行动中,冲在前面的却都是这些贫民家族的子弟,究
其理由,正因为穷困,所以他们比贵族更渴望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获得进身之阶。图为
1935年日本贫家子弟。



【1935】1935年日本东京最繁华的银座,百姓在匆忙赶去看电影,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
,自己身边军服是越来越多了。



【1935】1935年日本在东北建造的燕子号快速列车,成为战后新干线的鼻祖型号。这也
许已预示了日本战后奇迹的起因:日本不需要侵略一样可以生存和发展。这个结论,后
来日本人用了本国的数百万条人命,邻国的更多牺牲与延续至今的仇恨才买到。



【1935】1935年四名日本学生的合影,最右侧的山田在战争中被打死。其他三人,战后
经过自身努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功。



【1935】为了未来的战争,帝国需要更迅速地培养出外科医生,于是医师的培养采用了
不正常的方法。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亲眼观看手术的经过,卫生问题被忽略了,接受免
费医疗的女性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手术过程也成了帝国培训人员的资源之一。



【1935】1935年,一名日本下女在为游山玩水的主人主妇播放留声机,这种富裕的生活
也是侵占中国的东北的一份红利。



【1936】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兵变爆发,1500名日本军人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
要部门,杀害了斋藤实等人。图为二二六兵变后,军营里的帐篷。



【1936】二二六兵变后接任首相的是广田弘毅,墙上是新首相的亮相画面。背景是两名
持枪荷弹的士兵,标志着这个首相仅仅是军国主义的一个点缀。或者说他自己就是军国
主义的一部分。



【1936】二二六兵变前,日本已经到处可以闻到战争的味道。青年人在接受军事训练,
军官们试图将他们从普通的百姓变成杀人不眨眼的侵略军。而且这种变化在有组织、有
计划地进行,普通的日本人身不由己地被像螺丝钉一样拧上了帝国的战车。



【1936】经历了二二六兵变的惨烈,冈田启介选择了退缩,很快宣布辞职并从此含饴弄
孙,不问世事,对日本右翼军人而言,文官政府的防波堤至此完全垮塌。



【1936】青年军官们发动政变还有一个原因,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连残废军人的
养老金都发不出来。以至于这些日俄战争的老兵、伤兵来到天皇住所皇居的前面,向天
皇乞求补贴,这种情景不能不让那些年轻军官感到危机。



【1936】1936年,日本的老百姓对兵变不知底细,但街头上进行防毒气战演习的妇人,
似乎昭示着战云已经在地平线上靠近。



【1936】1936年,日本在中国东北伪满境内建立的中学——海城中学毕业式,柱着军刀
的军官坐在主位,似乎预示着此时的学校,已经成为日本发动侵略的预备役基地。



【1936】他们是日本的奥运会代表团,但敬礼的德国军官让1936年奥运会带有了强烈的
法西斯色彩,而日本代表团正是这种色彩的渲染者。



【1937】1937年,代替广田弘毅担任首相的林铣十郎,便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著名的
越境将军:他在北大营打响后迅速宣布驻朝鲜日军突入中国境内支持关东军,是侵略中
国的急先锋。



【1937】林铣十郎有一把可笑的胡子,但知道其本质的人不会感到这件事可笑:林是最
顽固和狂热的右翼军人。



【1937】林铣十郎自知政治能力浅薄,故此请出被称为天才和人脉宽广的日本兴中公司
总裁十河信二合作组阁。关键时刻十河信二因坚决反对板垣征四郎出任陆相而选择退出
。他自己也因此受益,战后仍保持了政治生命,并成为日本新干线之父。图为林铣十郎
(左)与十河信二。



【1937】林铣十郎内阁成立后,日本军国主义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这是1937年2月大阪
的女学生们在接受军事训练,缝补和服的双手端起了重机枪,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
为了侵略征服和杀戮的荣誉。



【1937】日本的产业工人想不到他们自己会沦为战争奴隶。中日开战后,大批日本工人
被脱下工服,上了战场,很多再也没有回来。1937年7月,卢沟桥畔枪声骤起,日本普
通民众要到八年以后,才发现帝国的国运已被他们带到了悬崖边缘。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