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李商隐最悲伤的一首诗,句句是泪不是哭
[打印本页]
作者:
ace
时间:
2025-2-4 11:53
标题:
李商隐最悲伤的一首诗,句句是泪不是哭
诗心词韵
春去秋来,岁月更迭,杨柳青青,桃花灼灼,是春的喜悦;红叶飘零,秋风萧瑟,是秋的寂寥。
如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延不绝,又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凄美哀伤,
李商隐笔下的爱情,如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与怅然;
他笔下的离别,则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缠绵与不舍。
李商隐的诗,总能让人在短短数语中,感受到那如泣如诉的悲伤,仿佛他的每一滴墨水,都化作了滚滚的泪水。
李商隐的《泪》一诗,全诗虽无一个“泪”字,却句句都是对泪的描绘,每一句都像是从诗人心底涌出的悲伤之泉。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唐·李商隐《泪》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
首句“永巷长年怨罗绮”,用典长门宫怨之泪,皇后陈阿娇失宠被贬至长门宫的悲怨场景。
她身着华丽的罗绮,却常年被幽禁在长门宫之中,心中的怨恨如同这无尽的岁月,绵绵不绝。
“离情终日思风波”,则表达了离人之间的相思之情,黯然送别之泪。
他们身处异地,彼此思念,这里的“风波”,既指自然界的风浪,也暗喻人生的坎坷与波折。
“湘江竹上痕无限”,则引用了湘妃泪洒斑竹的典,故自伤孀独之泪。
舜死于苍梧,娥皇和女英的泪水洒在竹子上,后双双投入湘江殉情而死。
“岘首碑前洒几多”,则借用了羊祜碑的典故,有怀睛德之泪,表达了人们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与哀悼。
《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ad] [/ad]
羊祜是晋朝的名将,他死后,在岘山建碑,人们在他的墓碑前洒下泪水,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
“人去紫台秋入塞”,则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壮场景,身陷异域之泪。
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远离故土,前往塞外和亲,她心中的悲痛与无奈,如同这萧瑟的秋风,吹入塞外,令人倍感凄凉。
“兵残楚帐夜闻歌”,则引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国破强兵之泪,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悲壮与凄凉。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夜闻四面楚歌,心中的绝望与悲痛可想而知。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最后两句诗,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灞水桥边的离别之景,与青袍送玉珂的繁华之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
“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冯舒:句句是泪,不是哭。
《诗境浅说》:诗题只一“泪”字,而实为送别而作……末句言灞桥送别,挥手沾巾,纵聚千古伤心人之泪,未抵青袍之湿透。
因为正如李商隐在诗中所言:“未抵青袍送玉珂”,即使是最悲伤的离别,也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原来世界最苦之事,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