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我一直想写的博文,但都没有落笔,而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今天终于落笔写下,基于两个动力,一是我的好朋友,算是"发小“吧,我们中学就在一起,又先后出国,经历非常相似,她也读了MBA,最近几年职业发展突飞猛进, 去年已经是公司的Global Purchasing Director, 她最近又有一个发展的机会,她有机会加入北美的化妆品大公司Revlon,做Assistant VP of Purchasing. 但是,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她拒绝了。另一个写此文的动力,就是最近大家讨论得很厉害的印裔掌管微软的事情,各大网站,包括万维网,都有很多讨论,也引发了自己的很多感慨。
我想,凡是在职场里的人,多多少少,最终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你在职场能走多远,或者是,这个梯子,你能爬多高?这当然首先是一个自我选择的问题,然后还有很多文化,民族心理,个性和当地文化的接轨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是"Elephant in the room",不可能视而不见,这次印度人接管微软,不过是把我们很多华裔不愿意面对,懒得面对,不甘心面对,而最终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
在职场能走多远,还有,为什么印度裔在职业发展上,要胜过华裔,这里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公认的一点是,老印抱团,互相提携。这说得不错,但是,这只是原因之一。我认为,在职场能走得远,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做领导的动力和愿望,你是否有长足发展自己事业的理想,而不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这也是美国 人常说的,Do you have the desire to lead?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雄心是成功的一半 - 我觉得说的非常好。这点上,华裔是落后的。有多少华裔,有走入领导层的愿望呢?又有多少,亲手拒绝和推开了晋升的机会,因为觉得管人麻烦,多事,不如管好 自己来得轻松愉快。这绝对没有错,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不过,从一个族裔的角度而言,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这个族裔在美国就永远不会有掌管微软,百事可乐的机会(它的首席执行官也是印度裔,而且是女性)。
还有就是这个至关重要的自我推销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的弱项。孔孟文化是不强调这点的。而要在职场长足的发展,自我推销太重要了。我们很多同胞,特别是做技术的同胞,就吃亏在这里。这种情况还少见吗,你做了最多,最苦,最难的工作,你的贡献最大,但是等到汇报工作的时候能,你们组里那几个会说的,叽里呱啦的把话都说了,你老板是懂行的,那还 好,你老板不大懂行的,就把好处都归在那几个能说会道的人身上了,你的功劳都被抢了。等到升级了,加薪了,你就吃亏了。等到有升职的机会了,你犹豫了半 天,要不要和上边谈谈,给自己争取争取,总觉得别扭,不好意思。那就等着吃亏吧,因为,永远都是这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fight for yourself, 别人也不会,一次一次的机会,总被别人抢走了,而且老印抢走的居多。
最后,在职场能走多远,还取决于,are you ready for the commitment??? 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是基层和中层经理,那么,家庭和工作,还是可以平衡的。但是,如果做到高层,这个平衡就很难了。硅谷女强人Marissa Mayer, 现在雅虎的掌门人,说她一天只需睡四个小时,因为她精力充沛。这种鬼话当然不能信。在职场上,每上升一步,你要付出的代价,包括精力的付出,身体的付出, 还有家庭生活的牺牲,都要增大一分。这是成绝对正比的。做到VP一级,家庭和工作,实际上旧很难平衡了。我见过的高层,都是在大量的出差,加班,平时如 此,周末也如此,工作已经极大地侵害了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