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苏联中央偶尔还会向加盟国“赠送”土地。例如1954年,赫鲁晓夫为庆祝俄乌联合三百周年,而将克里米亚转交给乌克兰。总体来说,苏联这种疆域划分的方法,在其强盛时期,有力巩固了政权的稳定。苏联时代,各加盟国都由苏联中央统一管辖,领土问题虽然有过争议,却也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联政权逐渐走向瓦解,传统的稳定秩序崩溃,各加盟国间的国土纠纷,便又重新浮出了水面。
[ad4] [/ad4]
这其中,有些加盟国为争夺土地,而互相大打出手。在外高加索地区,1988~1990年间,苏联尚未瓦解,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就因纳卡的归属问题而发生了冲突。为此,苏联不得不在1990年1月向高加索地区派遣军队,以稳定当地局势。而在东欧地区,由于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俄罗斯、乌克兰两国还频频明争暗斗、相互施压,最终导致了战争。
另有些加盟国,因无力管辖境内的争议地区,陷入了内战。在德涅斯特河畔,1990年5月,摩尔多瓦宣布更改国名,迎接独立。同年8~9月,其境内就相继出现了“加告兹”、“德左”这两个国中之国。苏联解体时,摩尔多瓦国土上枪炮声不断,原苏军第14集团军也趁乱介入,使局势雪上加霜。而在黑海之滨,格鲁吉亚因无力羁縻“阿布哈兹”、“南奥塞梯”、“阿扎尔”这三个地区,引发了更为持久的混乱。
时至今日,许多原苏联加盟国,仍未解决彼此间的争议地区纠纷问题,这便是苏联解体所引发的恶果之一。不过,面对困境,很多原苏联加盟国意识到,唯有大力发展经济、通力协商合作,才能最有效解决问题。例如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三国,面对费尔干纳盆地的争端,多次协商对话,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进行调解,最终让费尔干纳这个昔日的“中亚火药桶”,获得了相对的安定。
参考资料:《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中亚通史》、《东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