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国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ngychita
时间:
2024-9-28 23:52
标题:
中国何以成了西方的“替罪羊”?
来源:观察者网
2024年9月,“‘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对话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
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教授与欧盟亚洲事务研究所(EIAS)总裁顾爱乐,就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西方对中国发展的看法及未来愿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王文: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关注明德战略对话。这一期我们请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欧洲学者,来自比利时的欧盟亚洲事务研究所总裁顾爱乐先生。
这次明德战略对话,我们邀请了11位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学者,顾爱乐先生是本次对话的代表团团长。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到中国已经很多次了,感觉这次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顾爱乐:每次来中国我们都能观察到很多变化,尽管可能只隔了两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但中国发展的很快,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
王文:是的,我们坐了两次高铁,短短的三五百公里只需要一个多小时。还体验了中国的夜间经济,即便是晚上10点、11点钟,中国的夜市仍然非常热闹。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时,西方却越来越流行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过去两年流行的所谓Peak China——中国“见顶论”。您对中国有很深的了解,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顾爱乐:首先从人口的角度来看,西方认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趋势的下滑,会带来诸如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人口方面的问题。但是我持相反的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社会开始从重“量”变为重“质”,虽然从量的角度观察,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人口增长趋势减缓,但实质上,人民的生活质量却在持续不断地提升与优化。
与此同时,尽管劳动力人口数量可能减少,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制造流程的优化这类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制造业和加工业等领域,可能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会下降,或者说随着技术进步,我们或将减少对简单劳动力的依赖,转向能够创造更多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这也是未来一种非常好的发展方式。
在欧洲,人们对中国看法各异。中国人其实也有创业家精神,我在过去几年中深有体会。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转型中的中国,是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的社会。如今的人们拥有更多成为创业者、企业家的自由与机遇。
同时中国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激励着每个人更加勤勉的工作,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虽然在某些领域仍需不懈努力,而人们的雄心壮志与美好愿景,正是推动这一变化的重要动力。劳动力市场的组织方式也将随之调整,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一变化无疑是积极的。
https://www.guancha.cn/AxelGoethals/2024_09_28_750094_s.shtml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