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自1913年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经过这一百年的磨练和变迁,今天的美联储与刚刚成立时也大不相同。美联储经常被称作为一个伟大的实验(The Great Experiment)。下面将简单回顾一下美联储的诞生、最初目的和职能演变。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它分成几个小部分,先从商业银行的职能谈起,然后讨论金融系统可能发生的恐慌,最后解释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者所起到的定心丸作用。
美国国会为此酝酿和争论了好几年,法案也改了好几次。终于在1913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Woodrow Wilson)正式了签署“联邦储备法案(The Federal Reserve Act),美联储应运而生。遍布美国各地的12家美联储地区银行(district banks)一年后正式开业。
美国成立中央银行的最初目的是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联邦储备法案非常明确地说,成立美联储是为了制止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危害的金融恐慌( “provide a means by which periodic panics which shake the American Republic and do it enormous injury shall be stopped.” )。
最终贷款者这一说法是140年前英国人Walter Bagehot提出来的。Bagehot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曾担任《经济学人》杂志主编17年之久。该杂志现在已成为世界精英的必读之物。Bagehot在1873年发表的Lombard Street一书中提出,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困难或出现金融恐慌时,中央银行必须起到银行的银行(bankers’ banker)作用,成为最终贷款者(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
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随后大批银行倒闭,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这是美联储成立后遭遇的最艰难的挑战。可悲的是,美联储没能完成国会赋予的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这一重任。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把在紧急关头充当“最后贷款者”的信条忘得一干二净,没有什么做为,甚至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还有人认为,当时的美联储知识结构有限,经验不足,不知道应该怎样应付危机。
直到1951年,美联储才最终与财政部分清职能,开始独立行使美国的货币政策。联邦资金利率(fed funds rate)也逐渐成为其常用的货币工具。战后,1946年,国会通过了《就业法》(The Employment Act of 1946),把促进就业率定为联邦政府的一个基本任务。
1977年,美国国会修订了联邦储备法案,增加了联邦储备的责任。货币政策的具体目标是: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and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shall maintain long run growth of the monetary and credit aggregates commensurate with the economy’s long run potential to increase production, so as to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goals of maximum employment, stable prices and moderate long-term interest 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