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开罗宣言》70年 历史不能忘记不可愚弄 [打印本页]
作者: sunrade 时间: 2013-12-1 17:37
标题: 《开罗宣言》70年 历史不能忘记不可愚弄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签署了《开罗宣言》,确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并规范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今天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开罗宣言》一直是压在日本军国主义头上的“镇妖石”,也是亚太地区的“定海神针”,对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具有深刻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开罗宣言》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它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成为战后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国土的国际法依据。
然而,审视当前的东亚局势,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制造事端,公开质疑《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令人警醒。因此,在今天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维护《开罗宣言》的权威、重申它的法律效力,有着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开罗宣言》国际地位不容动摇
1943年12月1日,中国、美国和英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之后,苏联、美国和英国于1945年7月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同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明确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这表明《开罗宣言》对日本具有国际法效力。
《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了中美英三大盟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和占领的一切岛屿,宣言的内容和精神在《波茨坦公告》中进一步重申,引领了对日作战的全面胜利。《开罗宣言》是一份奠定和平的文件,就对日作战计划、日本领土范围和亚太秩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文件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它是以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数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同盟国与日本之间结束战争状态、构建亚太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是中日之间解决战后领土归属问题的法律基础。
针对中国来说,《开罗宣言》更是钓鱼岛归属中国的重要法律依据。《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开罗宣言》是一份对中国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文件,规定日本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
70年悬案见证大国斤两
《开罗宣言》的形成,这本身有着缔约国三方对历史、地缘和当下的考量。尽管参会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指出,开罗会议“影响所至,将及于今后数十年之世局”。而《开罗宣言》的很多原则也为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这一体系里身为“三强”之一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也没有所谓的大国“影响力”。
历史学家黄仁宇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众曾一度认为该国已跻身世界大国范畴,并可与美、苏、英三国相提并论。而作为盟国的重要一员,国民政府也已根据同盟国间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夺回了自1895年以来被日本窃据的领土。但是,与美、苏、英、法四国瓜分德国并重建欧洲不同,中国在远东却没有与其他主要盟国那样的话语权。尽管盟国曾有过分区占领日本并彻底瓦解其社会体制的计划,但这一方案最终仅仅留在了纸面上,踏上日本列岛的只有美军。
事实上,就中国在远东的身份而言,尽管自1942年《二十六国宣言》签署后,中国便成了盟国中排在第四位的“大国”,蒋介石也因此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可是,中国在二战期间对日作战时的惨状已决定这一“大国”身份终究是有名无实的,此后,美英等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出兵,更不惜牺牲中国在东北的利益,可当时的国民政府却没能根据法理依据维护主权,这也为日后美国独占日本并无视《开罗宣言》有关中国领土的条款埋下了伏笔。
很快,在美苏冷战对立之下,美国便开始无视此前《开罗宣言》中条款约定,尽管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显示,《开罗宣言》的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的主权也“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中、美、英三国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但为了建设美国防御苏联的第一岛链,美国便于1951年签署《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并忽略了对此加以反对的中国当局。
伴随着美苏全球争霸的进行,美国为确保自身于远东的利益,便开始在日本布局。伴随着美国于1953年12月25日将钓鱼岛随意划入琉球诸岛范围之内,接着在1971年将其“归还”日本。身为《开罗宣言》缔约国的中国也由此遭遇了美国的背叛。虽然中方在这一问题上于此后的数十年间始终据理力争,并强调《开罗宣言》中“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要归还中方。但是,钓鱼岛问题的困境已经形成,这一问题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历届政府。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后以来,日本国内也始终存在构建“战后国家”的两条主线。其一,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主线。这是从潜流发展到汹涌逆流的一个长期演化、渐进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从安倍上台才有。日本右翼一直通过肯定侵略战争、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出版右翼书籍等举动在日本舆论和社会中逐渐渗透并扩大影响,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集结成有组织的力量。其二,摆脱战后国际秩序、建立“战后国家体制”的制度主线。修宪主张由来已久,早在安倍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出任首相时,都曾提过修宪主张。安倍只不过继承了其祖辈的政治抱负。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日本正将摆脱战后体制与发展海洋战略相衔接,在其所谓的重建“正常国家”体制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军国主义因素复活的发展趋势。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指出,无论是钓鱼岛问题上向中国挑衅,还是推动修宪进程,抑或近来成立国安会、推出特别秘密保护法等,安倍复出再任首相后的所作所为,均表现出赤裸裸的国家主义姿态,其本质都是要否定二战成果、推翻战后秩序。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指出,日本现在的反常行为有其自然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轨迹,从政治制度上说日本还不是一个现代正常国家,因此它推动修宪是早晚的事。但是,由安倍这样一个右翼“头面人物”带领日本走出战后体制,又怎能让世界放心?
保卫秩序中国责无旁贷
在《开罗宣言》发表70年后的今天,昔日为祸亚洲、为祸世界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正在试图卷土重来。日本的右翼势力公然否定二次大战中日本的侵略行径,在曾经窃取的中国领土、领海制造事端,公然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日本甲级战犯,极力摆脱“和平宪法”约束,妄图重建日本军队,从而推翻二次大战战败国的历史公案。如果任其发展,昔日惨祸势将重演,日本势将再次成为祸及亚洲乃至世界的祸乱之源,再次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不得安宁的“麻烦制造者”。中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26日访问当年波茨坦会址时强调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所窃取的领土必须归还。这是用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也是二次战后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不允许破坏、否定这一战后胜利成果。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论,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
自古以来,“条约必须遵守”(pacta suntservanda)已经成为了国际法上的一条铁则。尽管对于《开罗宣言》,美国政府原本表现出信守承诺的严肃态度,但冷战之后,出于美国战略利益变化的需要,此后的历届美国政府竟背离《开罗宣言》的立场,公开质疑它的法律效力。但是,《开罗宣言》的历史地位和法律效力终究是不容否定、不容动摇的,倘若《开罗宣言》的法律效力被轻易否定,那么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投降事实就将被推翻,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就要改写,二战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就有可能全部颠覆,返回到70年前日本侵略势力肆虐四方的状况,这难道是国际社会所期待、所愿意接受的吗?
在《开罗宣言》已经签署达70周年的当下,伴随着国际格局较之70年前已有云泥之别,在这一宣言未能得到落实的原因已经明朗的当下,中国就应当与国际社会的其他力量携起手来,并保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会议的成果不受侵害。
多年来,《开罗宣言》都是压在日本军国主义头上的“镇妖石”,也是亚太地区的“定海神针”,对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具有深刻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如今,面对日本的种种挑衅,中国如何维护二战成果,如何践行新的斗争?专家们指出,以钓鱼岛争端为标志,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仍将继续。中国既要在经济上争取更大的发展;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共同开展国际斗争。既要重温历史,用国际法依据揭示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本质;也要向世界提出中国的治理理念,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用文化力量,为国际体系作积极贡献。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