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记忆中的冬储大白菜 关系北方居民一冬的温饱(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7    时间: 2013-11-16 21:59
标题: 记忆中的冬储大白菜 关系北方居民一冬的温饱(组图)
看见



11月15日,是华北大部集中供暖的日子,也被人们当做冬天正式来临的日子。白菜“围城”,几乎是所有北方居民都曾有过的一段记忆——或是儿时坐在爷爷拉白菜的板车上,或全家用白菜砌成座座堡垒,或老少围坐桌前涮火锅……冬储大白菜曾关系着北方居民一冬的温饱。



1959年12月11日,山东省胶县社员展示收获的大白菜。这一年,全国驰名的“胶菜”获得了大丰收。“胶菜”是北京等地冬季大白菜的重要来源。(图/新华社稿孟宪基 摄)



北京的三环外,曾经布满了种植大白菜的田地,例如四季青、黄土岗等,如今早已是高楼林立。1976年11月11日,海淀区东升公社塔院大队社员正在加强秋菜管理,力争大白菜丰收。(图/新华社记者郑书福 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首都各界群众投入到声势浩大的抢收、抢运、抢贮秋菜的全民突击运动中。1963年10月26日,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来到京郊四季青人民公社参加生产劳动,收割大白菜。(图/新华社记者谢琍 摄)



1960年11月5日起,北京城每天都有10万人到农村支援收大白菜,从农村开进城市满装秋菜的汽车、马车、自行车、三轮车等整日川流不息。(图/新华社记者杜海振 摄)



1964年北京大白菜又获好收成。北京有关运销部门的干部到现场参加劳动,解决运销中的问题,推行了“轻拿轻放、随手码好”“分级存放、按质标价”等先进办法。1964年12月5日,北京运输公司的职工在四季青公社和社员一起装运。(图/新华社记者纳一 摄)





(照片拍摄时间不详)北京市郊区小红门乡以出产蔬菜著名的刘长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他们除了大量向供销合作社出售外,经选择整理后,贮藏一部分入地窑,以便源源供应城市的需要。图中是刘长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窖藏。(图/新华社记者毛松友 摄)



1964年12月5日,东城区米市大街副食店经理吕勇泉(右一)向居民介绍储藏白菜的方法,使白菜在越冬时不致腐烂。(图/新华社记者 纳一摄)



销售冬储大白菜期间,为了方便群众,商业部门增设了销售网点并积极送菜上门。1979年11月10日,宣武区新生路蔬菜供应点的售货员为群众送菜。(图/新华社记者纳一 摄)



1982年,陈云同志下达了对搞好大白菜产供销工作的指示,北京市各区财贸系统十分重视,组织34000余人参加冬贮大白菜的销售工作。图为1982年11月3日,东城区南锣鼓巷副食商店职工边销售、边装车送菜的忙碌情景。(图/新华社记者郑书福 摄)



在北京,每年的十一月初千家万户齐动员,买菜、晾菜、贮菜,成为一幅繁忙而有致的风俗画。1988年11月12日,一名妇女蹬着满载大白菜的平板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图/新华社记者李明放 摄)



“采摘逢秋末,充盘本窖藏。根曾满雨露,叶久任冰霜……谁与知此味,情趣惬周郎。”乾隆的诗记述了清朝百姓冬储大白菜的场景。1988年11月1日,一名老人购买了满满一婴儿车白菜。当天是北京冬贮白菜上市首日,投放了300到350万公斤。(图/新华社记者唐师曾 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数九隆冬中补充大白菜的车一开到菜店,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龙抢购。图为1988年2月13日,一家老小为了多买一份大白菜,全家出动去排队。(图/新华社记者王景英 摄)



时至今日,大白菜仍因其价格低廉、易贮存,是北方冬季餐桌上的“当家菜”。大白菜吃法很多,除了炒吃,北方人主要用来包饺子和作涮火锅的配菜。图为1988年2月14日北京市右安门附近的居民丁鸿恩一家星期日在家里涮火锅。(图/新华社记者杜捷 摄)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