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国人口大迁移新趋势,最聪明的人才去哪了?(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Day
时间:
2021-12-18 21:54
标题:
中国人口大迁移新趋势,最聪明的人才去哪了?(组图)
城市战争
还一组数据也很有意思,就是是36个重点城市间的毕业生居留特征 ,包括本市居留率(留在本市工作/读书),以及重点院校居留率、非重点院校居留率。
以下是全国36个重点城市毕业生的居留率排名👇
2021年36个重点城市居留情况
数据显示,重庆高校毕业生的居留率是最高的,接近80%,但重点院校的居留率不到60%。
其次是深圳,高校毕业生的居留率高达75%,重点院校居留率高达78%,全国最高。当然,这与深圳高校毕业生数量少有很大关系。
具体到城市,北上广深四的毕业生本市居留率均排在前10,毕业生居留意愿较高。
其中深圳排在第二,居流率达到七成以上,上海和北京的毕业生居留率分别为62.7%和61.3%,排在第六和第八,广州为60.7%,排在第十。
综合各个指标来看,深圳对毕业生的总吸引力最强,重点院校居留率排在最高,本市居留率、非重点院校居留率排名也都十分靠前,平均高达75%。
深圳夺冠,与两个因素分不开。
一方面深圳市高校数量不多,应届毕业生仅有4万人;另一方面是深圳互联网企业和初创企业数量众多,对本地毕业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除深圳外,重庆(76.7%),沈阳(66.6%)成都(63.9%)西安(62.8%)的居留率更靠前,排名纷纷超过北上广,占据TOP5榜单的4席。
不过,重庆和成都的本市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居留率较低,仅为57.7%和59.1%,排名17和11。
此外,毕业生本地居留比例排名靠后的城市,一般在50%左右,如兰州(45.9%)、厦门(49.2%)、贵阳(50.5%)、南昌(51.3%)和石家庄(51.4%)。
若加入流入毕业生这个指标,可以和本市居留率两个指标构建城市应届毕业生吸引力四象限图,从而得出哪个城市对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
[ad4] [/ad4]
2021年36主要城市应届毕业生吸引力四象限图
肉眼可见的是,深圳位于第一象限右上角,是综合吸引力最强的城市,配得上“毕业生收割机NO.1城市”的称号。
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处在第一象限位置。再次说明发达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还是具备较大吸引力。
杭州和成都这两座城市也成功挤进了第一象限,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对本市毕业生和外来毕业生均具有较强吸引力。
南京、西安和郑州潜力较大,有机会进入第一象限。重庆、沈阳、福州次之。
其他城市主要集中在左下象限,本市居留率和流入毕业生规模均不突出,城市毕业生吸引力指数平平。
总的来说,重点院校毕业生向头部城市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非重点院校则更倾向于留在本地。
这说明,二线城市特别是强省会城市,在吸引普通院校毕业生方面,正在奋起直追,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名校毕业生向沿海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没有改变。
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对毕业生吸引力相对较低,均不足2万人。
净流入量排名
数据显示,内地31省市中,毕业生净流入为正的地区仅为12个,其他大部分省份为净流出。
净流入量最高的省份仍然是广东,接近25万人。前面说过广东总流入量是30.2万人,这说明广东高校的毕业生流出量仅5万人。
排在广东之后的仍然是浙江,净流入量接近15万人。
和总流入量一样,净流入量前五名依旧是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这5个省份,但排名有一点不同,北京在净流入量上超过了江苏。
作为高等教育重镇的湖北和湖南,净流出量全国最多,2021年分别有8.4万和8.3万毕业生净流出。众所周知,两湖地区因为靠近广东,每年都向珠三角输送大量毕业生,广深也常被调侃为是湖北、湖南的第二省会。
值得一说的是,新疆(4.7万)、福建(1.3万)、青海(1.2万)和海南(0.8万)这些省份虽然总流入量不高,但凭借超过的留存率,净流入量都比较靠前。
以下是2019-2021年各省的毕业生净流入量👇
2019-2021年31省净流入毕业生及人数变化(万人)
从净流入量的增长情况来看,广东不仅是毕业生总流入量、净流入量最多的省份,同时还是净流入量增长最显著的省份。
在这个指标上,唯一能与广东媲美的只有浙江,从增长率来看,浙江甚至超过广东。
照此趋势,浙江的毕业生净流入量,超过广东,也不是没可能。
值一说的是,湖南、湖北两省近三年毕业生净流入规模逐年下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去了大湾区。
比如湖南省会长沙,在2021年未留在本市的7.9万毕业生中,有2.4万人前往广东省就业,比例达到三成之多。
还一组数据也很有意思,就是是36个重点城市间的毕业生居留特征 ,包括本市居留率(留在本市工作/读书),以及重点院校居留率、非重点院校居留率。
[ad8] [/ad8]
以下是全国36个重点城市毕业生的居留率排名👇
2021年36个重点城市居留情况
数据显示,重庆高校毕业生的居留率是最高的,接近80%,但重点院校的居留率不到60%。
其次是深圳,高校毕业生的居留率高达75%,重点院校居留率高达78%,全国最高。当然,这与深圳高校毕业生数量少有很大关系。
具体到城市,北上广深四的毕业生本市居留率均排在前10,毕业生居留意愿较高。
其中深圳排在第二,居流率达到七成以上,上海和北京的毕业生居留率分别为62.7%和61.3%,排在第六和第八,广州为60.7%,排在第十。
综合各个指标来看,深圳对毕业生的总吸引力最强,重点院校居留率排在最高,本市居留率、非重点院校居留率排名也都十分靠前,平均高达75%。
深圳夺冠,与两个因素分不开。
一方面深圳市高校数量不多,应届毕业生仅有4万人;另一方面是深圳互联网企业和初创企业数量众多,对本地毕业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除深圳外,重庆(76.7%),沈阳(66.6%)成都(63.9%)西安(62.8%)的居留率更靠前,排名纷纷超过北上广,占据TOP5榜单的4席。
不过,重庆和成都的本市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居留率较低,仅为57.7%和59.1%,排名17和11。
此外,毕业生本地居留比例排名靠后的城市,一般在50%左右,如兰州(45.9%)、厦门(49.2%)、贵阳(50.5%)、南昌(51.3%)和石家庄(51.4%)。
若加入流入毕业生这个指标,可以和本市居留率两个指标构建城市应届毕业生吸引力四象限图,从而得出哪个城市对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
2021年36主要城市应届毕业生吸引力四象限图
肉眼可见的是,深圳位于第一象限右上角,是综合吸引力最强的城市,配得上“毕业生收割机NO.1城市”的称号。
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处在第一象限位置。再次说明发达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还是具备较大吸引力。
杭州和成都这两座城市也成功挤进了第一象限,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对本市毕业生和外来毕业生均具有较强吸引力。
南京、西安和郑州潜力较大,有机会进入第一象限。重庆、沈阳、福州次之。
其他城市主要集中在左下象限,本市居留率和流入毕业生规模均不突出,城市毕业生吸引力指数平平。
总的来说,重点院校毕业生向头部城市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非重点院校则更倾向于留在本地。
这说明,二线城市特别是强省会城市,在吸引普通院校毕业生方面,正在奋起直追,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名校毕业生向沿海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没有改变。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