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孩子发脾气,除了哄和骂,这样做最有效
[打印本页]
作者:
annie
时间:
2021-11-29 09:53
标题:
孩子发脾气,除了哄和骂,这样做最有效
今日头条网
1
昨晚,4岁半的女儿要吹风扇睡觉,我不想吹,因为整个晚上吹得话,早上骨头疼。
两个人因为需求不一致,我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也带有一点情绪,直接硬邦邦地告诉她:“可是我不想吹!”
结果,两人都被激发出情绪,她开始哭闹,我也开始有点生气……
觉察到自己有点生气,及时停下。
(故事主人公和女儿)
[ad4] [/ad4]
深呼吸,静观当下,及时自我关怀:“哦,此刻我有点生气。哦,真是太不容易了。”
做完之后,我平静一些,但依然有情绪。
我诚实地告诉女儿:“对不起,我现在有点情绪,我需要先关怀下自己,你也先平静平静好吗?”
女儿说她不想平静。
我问她原因,女儿说她想吹风扇!
我:“你想吹风扇可以,这是你的需求,但是我不想吹,我的身体会觉得冷,所以我不想吹。如果你想吹,你可以和爸爸睡。”
女儿说她不同意,她只想和我睡。
女儿提议她和我睡,然后开着风扇,让我盖着被子!
我:“可是我盖着被子仍然会吹到,仍然觉得冷。你还是和爸爸睡或者自己睡,这样可以吗?”
女儿情绪又升起,激动地说:“不行!” 然后用脚“踢”了我一下。
我又开始升起一点情绪:“请你尊重我!”
女儿抬头望着我,很委屈很受伤的样子,眼泪花蹦了出来,声音软软地说:“你不爱我了……”
望着女儿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还没处理好情绪的时候,一直在试图解决问题。
2
于是,我又开始一边觉察自己的情绪,一边调整、一边反思。
开始去探索我和女儿情绪背后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我看着她的眼睛:“宝贝,对不起,刚刚妈妈有一点不舒服,妈妈很爱你,我们等会儿再来说吹风扇的事情好不好?妈妈特别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女儿点头,说:“为什么我就那么了解你,你就不了解我呢?”
我:“哦,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你都可以无条件地满足我的需求,而你有需求的时候我却总是拒绝你?”
女儿点头。
那一刻,我看到了女儿情绪背后的根源。
对女儿说“哦,来,抱抱,我可以抱抱你吗?”
女儿点头,我把她搂在怀里。
我:“其实你之所以刚刚这么生气,是因为被妈妈硬邦邦地否决了是吗?你感到特别受伤,所以你很生气?”
女儿点头,眼泪花儿止不住往下流。
我:“对于你来说,妈妈不同意你开风扇=妈妈不爱你。同意=妈妈爱你,是吗?”
女儿又点头。
我:“哦,我的宝贝,非常非常抱歉,由于妈妈好多次粗暴地拒绝你,让你感到非常非常受伤,真是对不起!妈妈非常非常爱你,不让你开风扇,并不是妈妈不爱你。”
因为被看见了,女儿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我用自我关怀关怀的放松触摸安抚女儿…
我:“宝贝,0分是一点都不生气,10分是非常生气。你刚刚特别生气的时候是多少分?”
女儿脱口而出:“16分。”
我继续问她:“现在呢?”
女儿说:“只有1分。”
我:“哦,是什么原因让你逐渐平静下来的呢?”
女儿:“因为我了解了自己!”
[ad2] [/ad2]
3
看到女儿情绪平绪,我开始解决事情:
我问她现在还要吹风扇吗?
女儿说“我先吹一会儿,然后你不想吹了,你问我下,然后再关。”
孩子真是太智慧啦!
总结
1.保持觉察很重要,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觉察,并不断把控情绪和调整模式,特别特别棒。为自己点赞。
2.妈妈情绪稳定后,孩子的部分自然会下线,妈妈的状态决定孩子的情绪走向。
3.有情绪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件。
4.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是不被看见、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支持、不被爱、不被认可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5.当他人的需求有建立在自己不愿意的部分上时,充满爱和尊重,温柔、清晰而坚定地只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评判、不指责、不否认对方非常重要。
6.整个情绪事件的转折点在于:我觉察到自己生气背后的需求后及时调整了模式。以前的模式是直接带着情绪拒绝,这一次是不带情绪地只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有评判、没有指责,也充分尊重和理解女儿的需求。这样一种调整,这样一种表达,让女儿即看到了我的边界,也感受到了自己需求的被认可和被尊重,所以情绪没有被再激发而是开始逐渐平静。
7.每一个不舒服背后都是我们需要成长的功课,每一个激发我们的人或事,都是我们免费的陪练,都值得感恩。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