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想错了,尽管他的八股文章写得很好,但奈何书写潦草,而考官们也一直秉承着“字如其人”的理念,这就让洪秀全接连考了4次都落榜。
已经25岁的他颇受打击,为此还大病了一场。要不是后来遇到了基督教,或许他至死都无法走出来。
不过这些也都是野史的记载,更多的人认为是当时朝廷黑暗,才致使洪秀全这样的人才流失。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唯一真迹,揭开历史真相到了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外开放。这个神秘的紫禁城终于揭开了面纱,普通百姓只要花少许的门票费用,就可以进入参观。
故宫博物馆不仅保留了紫禁城的原貌,其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向世人展览。而其中的一份太平天国的诏书让世人非常好奇,这份诏书是目前确认的洪秀全唯一真迹。
但不看则罢,一看简直是惨不忍睹。作为一国之君颁布的诏书,居然歪歪扭扭,毫无排版可言。此外,字体有大有小,有楷书,也有狂草,显得极不规整。而最不能容忍的还有错别字。
如果说这是出自一个学习书法不久的学生,还勉强看得过去,但若出自一位自恃才高八斗,且为一国之君的洪秀全,就真的拿不出手了。
这样的书法水平,也难怪他连考了4次连童生的资格都没得到。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我们和其他的人进行比较之后,立马就可以辨出好坏。
图:曾国藩书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先说说平定了太平天国的曾公,他的书法秉性凝重,刚健且有气骨之厚,连手稿都比洪秀全的书法强上不知多少倍。而目前流传于世的曾公真迹,都可以用“墨宝”这两个字来形容。
图:曾国藩书法手稿
图:胡林翼书法
此外清末的一些知名人物,如胡林翼、骆秉章、彭玉麟等等,他们的书法各有千秋,有的刚劲,有的柔美,总之每个人都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领。
图:骆秉章书法
图:彭玉麟书法
甚至一直被世人当作粗人的袁世凯都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不论是,正、草、隶,都写的是出神入化,连篆书都不在话下,可谓是真正的书法大家。
图:袁世凯书法
图:袁世凯书法
图:袁世凯书法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洪秀全的书法,那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那么最终可以判定,洪秀全4次落榜,并不全是清末朝廷黑暗所致,基本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字真的是太差了。
“人如其字”有道理吗?当然,为何古人如此看重书法,又为何有“人如其字”的看法?道理也非常简单。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之间的沟通往往通过书信来进行,那么字的好坏,就如同一个人的长相一般重要。一手好字自然能获得好评,甚至迎来好运。但字很差的人,往往不受待见。
另外古人认为,一个连字都不好好练,写不好的人,又能做成什么事?真正有水平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那是相当严格,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瑕疵。放眼古今中外那些成就大事的人,哪一个不是尽可能地完美自己?
有了这样的识人准则之后,字的好坏也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字如其人”的标准也就逐渐定性了。至于洪秀全为何不听劝,不好好练字,除了他的自大之外,或许和清朝末年动荡的时局,以及西洋文化的传入有些许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