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二战日本陆军全部甲种师团的最终结局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8-21 16:45
标题:
二战日本陆军全部甲种师团的最终结局
1、近卫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卫师团在印度尼西亚的Sumatra岛扫荡,并担任当地的警备。1943年5月14日,近卫师团改称为近卫第二师团,近卫第3联队的主力移驻到Andaman群岛,之后不久又回到Sumatra岛。近卫第二师团各部分散在Sumatra岛的各地,准备迎战美军的登陆。但是美军实行“蛙跳”战术,一直没有进攻印尼,近卫师团只有驻守Sumatra岛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2、第一师团
太平洋战争后期,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一师团受命被调入莱特岛。1944年11月1日,第一师团奇迹般的在莱特岛西岸的奥尔默克地区登陆,准备北上以卡里格拉为据点进攻塔克罗班地区。但是在东岸登陆的美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塔克罗班地区。1944年11月5日美军和第一师团在李蒙峡谷遭遇,在之后的50天内,第一师团和美军互有攻守,呈胶着状。然而最终第一师团因补给不利,无奈撤向李蒙峡谷的西侧的坎奇伯特山区。1944年12月25日,日军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下达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命令。第一师团奉命转移到色布岛上。到1945年1月,第一师团撤离色布岛,莱特登陆时有1万5千名士兵的第一师团此时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3、第二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二师团立即被配属给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1942年在日军攻陷爪哇之后,第二师团被命令在当地执行警备和扫荡任务。于是,第二师团被卷进了与其命运相关的所罗门群岛的战役。1942年8月开始的瓜岛攻坚战,才是第二师团恶梦的开始。为了夺下瓜岛的飞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团派出了以步兵第4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长那须弓雄少将)。为了与此相配合,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福冈的第35旅团为基础)和青叶支队一同在瓜岛登陆。9月2日,第一次瓜岛机场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10月初,第二师团主力在瓜岛成功登陆,于24日和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然而得到的又是惨败,并且以那须少将为首,步兵第16和29联队两个联队长都战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联队联队长又战死了。这就意味着在瓜岛的第二师团失去了他们所有的步兵指挥官。再加上食物和弹药的补给已经完全被切断。“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的发音和“饿”的发音相同),不断有士兵饿死和逃走。日军大本营终于决定中止瓜岛争夺战,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岛的第二师团的残余部队直到1943年2月才全体正式撤离。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第二师团被任命担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但是其作战最后还是失败了,1945年2月,第二师团被英军赶出缅甸,最后在越南西贡向盟军投降。
4、第三师团
日军第三师团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最后参加了“大陆交通线打通”作战(“一号”作战)。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这次战役分为第一期“京汉”作战和第二期“湘桂”作战,而第三师团参加了“湘桂”作战。这个作战的宗旨是:确保从汉口到越南的铁路沿线,破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盟军B29轰炸机机场。作战成功了。最后,第三师团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
5、第四师团
又称大阪师团,第四师团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参加了日军对菲律宾的进攻,之后曾一度回国整编,1943年第四师团再次被动员,被派往印度尼西亚担任Sumatra岛的警备。最后被派属给日军第15军,进驻在泰国。不久之后在泰国的Lamphum向英国东南亚军区无条件投降。
6、第五师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五师团被配属给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参加进攻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战斗。马来西亚、新加坡战役之后,以第41步兵联队为基干组成了东支队。这支部队的预定任务是在菲律宾各岛执行扫荡,但是没过多久就被编入日军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之后,东支队被派遣去参加莫尔兹比港攻坚战。而莫尔兹比港攻坚战的惨败,让这支队伍回到朝鲜平壤进行新兵补给,补充完毕的队伍被编入重建的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主力在日军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的指挥下,转战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塞兰岛迎来了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第30师团长山田清一中将由于师团伤亡太大而在投降时切腹自尽。
7、第六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熊本师团,熊本师团一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先锋队,甲午海战攻入威海卫的就是熊本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参加了918事变,南京战役前刚刚被抽调到华东。后又参加进攻徐州、武汉的战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年末,日军第六师团被编入参加瓜岛争夺战的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军。最初日军大本营有将第六师团派往瓜岛的意向,但是最后仍然决定放弃瓜岛。于是第六师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以北的Bougainville岛,而第13联队被派往以新乔治岛为中心的中部所罗门群岛。随即遭到驻守美军的顽强抵抗,损失相当大,之后第13联队于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岛。以第六师团为主力的日军第17军坚守着Bougainville岛,但是1943年11月1日美军在日军防卫最薄弱的Bougainville岛的西海岸登陆成功,立刻建成了桥头堡和机场。日军第17军几次试图将美军赶回海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美军在Bougainville岛登陆之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攻击态势,但是接替美军的澳大利亚军队却毫不手软,频频向第六师团发起攻势。第六师团节节败退到布因地区。就在这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8、第七师团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初期,日军第七师团还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担任当地的防卫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联队为基干而组成的一木支队(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争夺瓜岛的飞机场。一木支队的先头部队于1942年8月21日在瓜岛的滩头阵地上全军覆没,支队长一木清直大佐也被当场击毙。之后第七师团和第二师团的川口支队组成的第二登陆梯队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出征的旭川第28联队的2507名子弟兵中仅有143名生还。之后第七师团的主力被派往日本本土北千岛,最后还是回到了防卫北海道的这个起点上。并于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投降的那一天。
9、第八师团
第八师团又名弘前师团,甲午战争结束后在弘前组建,士兵主要被东北地方学校的毕业生构成,1904年-1905年参加日俄战争。此后参加奉天会战。日俄战争后的1910年朝鲜半岛留驻,参加1921年的西伯利亚出兵。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参加热河作战,以128骑轻取承德,后在南天门击败国民党中央军3个师。从1937年满洲驻屯。1938年被编入第3军队的战斗序列在绥阳驻屯。太平洋战争前的1941年,第8师与第25师一起被编入第20军队的战斗序列,掖河移防。以后作为满洲守备核心部队,在满洲国内训练和对抗日游击队扫荡。1944年7月,第8师团被派往日美决战的主战场之一的菲律宾。师团主力前往吕宋岛,而以步兵第5连队为基干而组成的高阶支队(支队长:高阶于菟雄大佐)被派往莱特岛被美军全歼。师团主力作为振武集团(后改称第41军)的中坚力量,长期和美军作战。但是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第8师团只能龟缩在马尼拉以东的地区拼死抵抗,不久就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一天。
10、第九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金泽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是日俄战争获胜主力。1935年东北义勇军主力被扑灭后调回日本国内休整,1937年凇沪战役爆发后被紧急抽调参战,是攻击南京光华门主力。参加徐州、武汉战役后回国。1940年再次派驻中国东北,绞杀抗联,防御苏联。1944年6月美军在中太平洋的重镇塞班岛一举登陆。最初,日军第九师团是准备被作为抑制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的阻击部队而去塞班岛布防的。1944年6月7月7日随着塞班守军的全军覆没,第九师团即被编入日军牛岛满中将的第32军担任冲绳的防卫任务。第九师团在冲绳南部构筑了相当规模的阻击美军登陆的阵地(事后的事实也证明,让美军大尝其苦头)。从日俄战争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九师团都是在恶仗、硬仗中披荆斩棘的走过来,对此日军第32军的首脑给予第九师团极大的希望。并且按照第九师团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制了以第九师团为中心的在冲绳滩头给美军致命一击的作战计划。但是为了填补日军部分部队从台湾调往菲律宾后,在台湾产生的日军兵力空白,尽管在日军第32军首脑的强力反对之下,第九师团还是无奈的于1944年12月末奉命前往台湾。失去第九师团的日军第32军放弃了积极的滩头阻击作战,不得已采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战的战略。1945年4月,美军跳过台湾直接攻击冲绳,日本大本营的许多作战参谋对于当时把第九师团调往台湾的行为称之为“参谋本部这辈子最白痴的行为”。就这样,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九师团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就在台湾无奈的投降了。
11、第十师团
1944年2月,日军第十师团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第十师团主力于1944年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预定是派往台湾,但是最后第十师团还是被抽调去了菲律宾的吕宋岛。第十师团在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大将的第14方面军)的指挥下,于1945年1月开始与登陆上来的美军展开了约半年的拼死相搏。面对强大的美军,第十师团发起一次次的肉搏战,拼死抵抗。在物资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的攻势下,第十师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但是吕宋岛全岛的日军投降还是1945年9月2日的事。
12、第十一师团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第十一师团在中国满州驻屯。1944年2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一师团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编成了日军第6派遣队派往关岛。这支部队后来改称独立混成第10联队,在关岛全军覆没。之后,第十一师团在满州驻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十一师团和第五十七弘前师团一起被调回日本本土。第十一师团驻守在四国岛,准备和美军进行本土决战。在准备中,第十一师团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一天。
13、第十二师团
1936年4月,日军第十二师团奉命到中国满州驻屯。1941年7月小仓大佐的第14联队被编入新设的日军第二十五师团。在满州期间,第十二师团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当地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11月,第十二师团被派往台湾。第十二师团是从朝鲜釜山港经海路前往台湾的,途中,载着第十二师团步兵的运输舰中的3艘被美军潜水艇击沉。1945年1月,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第十二师团主力陆续到达台湾,在台湾西海岸担当防卫。就这样,这支生力军在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的情况下,在台湾无条件投降了。
14、第十三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仙台师团。参加过日俄战争,1937年从日本国内被派往上海作战,是凇沪战役、南京保卫战的敌军重要部队。第13军团后又参加徐州、武汉、豫湘桂等战役,长期驻守华中地区,1945年在长江沿岸向中国投降。
15、第十四师团
1940年8月,日军第十四师团被任命在中国满州永久驻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经过了关东军特别演习后,第十四师团依然在满州驻扎。然而以日军在瓜岛的败北为转折点,日军在太平洋上开始节节败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营策定了绝对国防圈(千岛列岛、硫磺岛、马里亚那诸岛—卡罗林岛—马绍尔群岛、西新几内亚、缅甸),但是要守这么漫长的防卫线,太平洋上现有的日军兵力是不够的。所以在满州驻屯的第??1944年4月末到达帕劳群岛。第十四师团主力担任帕劳本岛的防卫任务,而步兵第2联队负责拥有机场的佩里留岛的防卫任务。帕劳群岛南端的安加维尔岛的防卫则是交给了步兵第59联队第1大队。1944年6月美军攻占塞班岛。进入1944年9月,美军加强了对帕劳群岛的轰炸。1944年9月15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开始准备在佩里留岛登陆。1944年11月20日,日军守备队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联队长)向日军大本营发出最后一封诀别电报之后切腹自尽,到1944年11月20日为止第十四师团步兵第2联队共抵抗了70天。与此同时,安加维尔岛的守备队约1200名官兵在美军第81师约2万名士兵的猛攻下,33天后全军覆没。在帕劳本岛的第十四师团主力虽然没有遭到美军的攻击,但在饥饿和空袭的威胁下也损失惨重,无条件投降对他们来说是种解脱。
16、第十五师团
1905年4月1日在爱知县丰桥市被组建。日俄战争《讲和条约》签订之后在满州以及朝鲜半岛驻屯担任警备任务。之后在1925年被废止取消了番号。其后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4月被再次组建。8月份自上海登陆中国大陆,在中部支那派遣军(指挥官为畑俊六大将)属下,负责日本占领地的警备和治安维持的工作。1943年6月被编入驻在缅甸的第15军,并于1943年底进入缅甸进内参加英帕尔战役。1944年底撤到伊洛瓦迪河边。其后在尚未恢复战力的条件下于1945年初在参加与英军的伊洛瓦迪会战(磐作战)。1945年8月撤退往泰国,并在途中收到无条件投降的命令。
17、第十六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京都师团,原隶属日本关东军,918事变参与者。1937年7月被调入华北战线,11月调入凇沪、南京战场,是攻入南京的主力之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被编入进攻菲律宾的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14军,参加了进攻菲律宾的战役,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岛的攻坚战和菲律宾各岛的讨伐战,是攻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的主力。之后第十六师团便在菲律宾驻屯。到1944年,第十六师团移驻到莱特岛。1944年10月12日,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驻守在莱特的只有第十六师团,势单力孤,阻挡不了美军四个师的攻击。第十六师团集中兵力死守着塔克罗班机场,但是没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夺回机场的战斗也失败了。日军大本营决定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不停地向莱特派遣兵力。莱特岛的攻防战持续到了1944年12月,日军伤亡惨重。1944年12月15日,美军在明德罗岛登陆成功,把战火烧到了吕宋岛附近。而莱特岛的决战变得没有一点意义了。日军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十六师团也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十六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的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这620人中包括著名的忏悔者东史郎。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
18、第十七师团
第17师团于1907年11月在姬路市组建。从1915年至1927年,该师团被部署在满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师团攻击德国在中国的地盘,及参与西伯利亚干预。1925年解散。1938年4月重新编成参与侵华战争,并成为中国派遣军的一部分参加武汉会战。1943年被派往南方军,然后被转移到新不列颠,总部设在拉包尔的第8方面军。该师团的残余在1945年8月太平洋战争结束后在新不列颠向美军投降。
19、第十八师团(南京大屠杀的参与军队之一)
又称久留米师团。1937年11月4日在杭州登陆参加侵略战争。1938年10月进攻广东、香港,长期驻守华南地区。1941年11月起参加侵略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战役。1943年――1945年在缅甸与美军作战,在富昆地区遭到美军重创,后退至南坎一带集结。1943年10月24日,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指挥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从印度利多出发,开始对缅北日军第18师团发起反攻。至1944年2月,相继占领新背洋、于邦、大洛等地。3月5日在攻克孟关后,乘胜追击,肃清了胡康河谷的日军,并攻克杰布山隘,进入孟拱河谷作战。4月,日军缅甸方面军组建第33集团军(下辖第18师团等部队),承担缅北、滇西方面的作战任务。中国驻印军在得到增援后,沿孟拱谷地继续进攻,于6月19日攻占马因,25日攻克孟拱。至10月15日,中国驻印军兵分三路向英多、杰沙、瑞姑、八莫一线发起攻击,12月15日攻占八莫,1945年1月15日收复南坎,日军第18师团损失惨重,在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的联合打击下,于4月上旬向仰光—曼德勒铁路以东的掸邦山区溃退。残部在日本投降日向联军投降。
20、第十九师团
1938年随着张鼓峰事件的爆发,日军第十九师团立即被派往前线。然而随着日本在中国这个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营方面不愿将事件扩大也为了避免对苏开战而于1938年7月26日命令第十九师团立即开回驻防地。之后,苏军得势不饶人连下张鼓峰的战略要地,出于无奈第十九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擅自命令向苏军还击。战斗持续了11天,第十九师团虽然坚守了阵地,但是损失了将近20%的兵力,于1938年8月10日宣布停战。太平洋战争中,第十九师团依然在朝鲜半岛北部担任防卫任务。1942年9月步兵第74咸兴联队被抽调编入了日军第30师团,第30师团于1944年12月进驻菲律宾的吕宋岛。第30师团主力属于尚武集团,隶属于山下奉文中将的日军第14方面军,担任林葛安湾北部的圣菲尔南多地区的防卫工作。1945年1月9日,第十九师团在林葛安湾迎击了前来登陆的美军。但是美军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将第十九师团赶进了林葛安湾北部的山岳地带。当第十九师团正准备展开游击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21、第二十师团
1942年年底,日军第二十师团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前线。1943年1月在维瓦克岛登陆成功的第二十师团主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机场建设和修筑菲尼斯蒂尔山脉沿海地带公路上。1943年4月,第二十师团前往麻丹修筑道路。1943年9月22日美澳联军在芬施哈芬地区登陆之后,立即与在那里守备的第二十师团第80联队混战成一团,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第二十师团主力还是拼命增援。然而终究不是美澳联军的对手,于1943年底撤退到西奥地区。1944年1月2日,美澳联军在冈比地区登陆,此举意图切断第二十师团的退路。第二十师团无奈退往麻丹地区。在热带丛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队,但终于在1944年2月底到达麻丹地区。然而到了麻丹地区之后等待第二十师团却的是一纸新的命令:前往爱达培。此时的行军比在热带丛林中更艰苦,大片的沼泽地吞噬了不计其数的官兵,第二十师团师团长片桐茂中将也在维瓦克地区附近战死。自194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止,第二十师团的各个部队陆续到达维瓦克地区。但是由于美澳联军下手比日军快了一步,率先在荷兰蒂亚地区和爱达培地区登陆,第二十师团变得进退不得。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为了使部队得到生存空间,下令与美澳联军决战。1944年7月开始,第二十师团在饥饿和疲劳的困扰下,展开了爱达培攻坚战。但是因为死伤惨重,战斗减员严重,于1944年8月3日终止了战斗。之后,第二十师团在饥饿、疟疾等流行病以及澳军的围攻下,实际上已经没有作战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中将下令“全员牺牲报国”,但之后不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时,第二十师团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时只有785具连枪都举不动的瘦骨嶙峋的“骷髅兵”了。
22、第二十一师团
日中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4月4日组建,同年7月15日完成集结并在北支那方面军治下占领地的徐州执行警备任务。曾参加1939年(昭和14年)2月的苏北作战和1941年(昭和16年)5月的中条山战役。同年11月起调至法属印度支那编入南方军。从下属部队中抽调出的永野支队参加第二次巴丹半岛攻略战,师团自1943年12月起在印度支那驻屯军治下的北部法属印度支那执行警备任务。1945年3月参加明号作战,同年8月在河内迎来战争结束投降。
23、第二十二师团
第22师团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4月4日组建,隶属中支那派遣军(指挥官为畑俊六大将)麾下并参加武汉会战。之后被编入第13军(指挥官为西尾修造大将)。在第13军属下负责杭州的警备任务,1940年(昭和15年)的江南作战、1941年(昭和16年)3月的太湖西方作战以及在浙东、皖浙的历次战斗中与中国第三战区军交手。1942年(昭和17年)年5月的浙赣作战中占领衢州、广丰、广信。1943年(昭和18年)占领金华,第22师团司令部及部分主力替换下守备杭州的第70师团,另一部分主力进驻金华负责占领地的警备和维持治安的任务。1944年(昭和19年)2月被编入第23军(指挥官为田中久一中将)战斗序列移驻香港,转移的中途其下属步兵第86联队(山形)等单位所乘的输送船遭美军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损失惨重。转移到香港的师团剩余单位不久即参加了豫湘桂会战(一号作战)中的湘桂会战攻占南宁。1945年(昭和20年)1月被调入南方军第38军转派至法属印度支那参加明号作战,8月4日大本营令第22师团转隶第18方面军,之后被投入到缅甸战役中。8月15日师团在途经泰国曼谷迎来终战,其下属步兵第85、86联队驻泰国曼谷,向英军投降,第84联队尚在北纬16度以北的法属印度支那顺化向中国第1方面军投降。师团官兵在终战后多数加入了越南胡志明部队参加对法独立战争。
24、第二十三师团
第23师团是在1938年4月4日于熊本市组建的三团制师级单位,成立原因是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战争扩大,因此需要维持治安的部队,在1938年度政府允许成立的4个治安维护师团之一。原先成立之理由是为了应付中国战线扩张之需求,但是因为海拉尔(现在内蒙古的一部分)骑兵旅的驻军先调往中国战场,作为替代品23师团在完训后则送往满洲国的北部边境作为国境守备用。因此,第23师团是日军在随后于1939年5至9月对苏联红军的诺门罕战役中之主力。在这场对日本帝国军队是1场灾难的战役中,第23师团遭受了11,958人伤亡,包括它的大部分团级指挥官。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耻辱地被召回日本。诺门罕战役后,为了强化战力23师团从原先的步兵师进行机械化,并与第8边防队共同负担满州国境的防守任务。1944年时,由于太平洋战线惨败,第23师团原先预定转调台湾,随后因菲律宾战况恶化被紧急转调至当地强化防务。为了方便运输师团编制与应付运输损失,再度变更回普通之三团制步兵师,部分重装备人员留用给第8边防队,此边防队而后扩充成第119师团。但是,随着在太平洋战争中于菲律宾对抗美国的形势越来越不利,第23师团于1945年1月被调往吕宋,被配属在第14方面军。它到达的时候正是参加对抗美国人的仁牙茵湾战役。在这场战役及在随后直至1945年3月由美国和菲律宾武装部队进行的吕宋岛战役中,第23师团在战斗中损失了24,508人,总共的兵力为的29,636人。第23师团在吕宋岛战役结束后已经不复存在。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