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新华社1天4刀砍股市 眼球之外一无是处 [打印本页]

作者: wenbo    时间: 2013-7-30 16:28
标题: 新华社1天4刀砍股市 眼球之外一无是处


【多维财经】最近面对股市低迷的走势,亏得社会一篇骂娘,连新华社都坐不住了,估计社领导们炒股也亏惨了,否则这家中央级新闻单位也不会连续发“股吧泄愤”式股评,继此前连发4文指向IPO后,7月29日更是1天时间内发了4篇评论文章“砍”向再融资,京东方460亿元再融资不幸成为靶子,被指责的体无完肤,煞是解气,新华社也赚足了眼球。

但解气之余,冷静想想,新华社这4刀却没有一刀砍向问题的要害,“顺应民意”表象之下是对真正问题的完全无视,或者说是无知:股市失血,真的是再融资或者IPO的错?新华社真的需要好好补课了,作为官方媒体,屡屡在股市问题上跑偏甚至简单粗暴的用民粹的方式发泄,是不是真的“无节操”呢?

4篇文章中最典型的一篇是对液晶面板上市公司京东方A(000725.SZ)狮子大开口式再融资批判的《“铁公鸡”竟成“圈钱王” 再融资飙升凸显A股“重融资”顽疾》,文章用铁公鸡、圈钱王、烧钱王、无节操、狮子大开口等尖酸的民粹式词语喷向京东方,并称“业绩连年亏损,多年未曾分红,却无碍“圈钱”之路京东方“狮子大开口”再融资460亿元,引发一片质疑声:“铁公鸡”凭啥屡屡圈钱?“圈钱王”缘何屡屡亏损?重融资、轻回报格局何时才能改变?”。

并且,新华社的系列文章也不能说不用心,对京东方历史上的“劣迹”进行了大起底:在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京东方先后融资人民币19亿、23亿、120亿和90亿,加上此次拟增募的460亿,京东方从2006年至今,拟融资的总额已经高达700多亿元;作为一家上市超过10年的公司,该股上市以来的所有分红金额仅寥寥数千万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上市后,通过送转股、增发B股,截至2012年末,总股本已达到135.21亿股,较上市之初增长近25倍。

新华社所列举的京东方的问题,在中国股市,堪称地球人都知道。京东方一直都被认为是A股市场的“怪胎”,连年亏损和烧钱,大多数投资者唯恐避之不及,被股民认为是市场上典型的“臭鸡蛋”。但另一方面,京东方又是中国各地政府严重的“香饽饽”,争相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其液晶面板基地落户当地,合肥、鄂尔多斯、重庆等地,都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从本轮定向融资也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以其所持京东方显示48.92%的股权认购、重庆市政府通过制定投资平台以非公开发行股票和直接投入方式向项目公司投入108亿元。此前“扬眉吐气”的鄂尔多斯更是以地下的“黑金”换取了京东方生产线的落户,京东方也曾借此实现了扭亏而避免了被“披星戴帽”。

但是,表象之外,回归股市主题,问题依然是亏损公司就不能融资了吗?在中国股市上,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公司的盈利能力都被当做了硬指标,也导致了很多初创企业无法达到国内股市的融资门槛,而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这一点已经导致了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流失,无论是传统的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还是现在火热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中的BT,都在创业期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公司控制权随时都可能外流,中国互联网市场夸张点说可能因此而重归一无所有,为什么创业公司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为别人分享中国成长的平台?谁最应该为此而检讨?核心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监管的短视:只看重眼前盈利而不看长远前景。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与市场监管者自身能力不足所不得不根据自身能力设定市场框框条条,导致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失去了“创业”的本质。

再者,股民对再融资和IPO的恐惧真的是源于对亏损的恐惧吗?中国股市投资者真的不如国外投资者那样可以慧眼识珠吗?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新华社系列文章跑偏的核心所在。国外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接受亚马逊这样长期亏损的公司并持续基于市场预期推高其股价、之所以愿意买入上市时亏损惨重的新浪、百度等中国公司,是基于他们预期这些行业未来会出现爆发性增长,事实也正如此,当年在这些中国公司因处于发展初期而严重亏损时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无不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国投资者却因无法购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海外投资者分享国内“互联网的盛宴”,自己只能吃点类似于人民网乃至未来新华网上市的“残羹冷炙”,并眼睁睁的看着因制度的制约中国当下最火爆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又将飞赴海外上市,自己却无缘分享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新华社想过了吗?

根本原因在于信任。海外投资者之所以敢于根据预期买亏损严重的IPO项目,在于他们相信他们看到的报表都是真的,并据此做出预期,高风险高回报,亏损也不会怨天忧人。因为一旦上市公司造假,造假者将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乃至锒铛入狱,这些是监管层面的功劳,美国正是通过对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安达信等造假案的穷追猛打,最终破产,让造假者无处遁形,才建立起了市场的诚信体系。相反,为什么国内投资者不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上市公司,而只能做短期的投机?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他买的公司的报表有多少是真的。而这种不信任的根源产生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不作为”或者说“轻描淡写”,才纵容了越来越多的造假公司上市,以致造假泛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都会表面化的被归咎于新华社所言的“抽血股市”,但问题是中国股市缺的不是钱而是“德”!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投资者愿意投钱,京东方们再融资之举并不是洪水猛兽,客观讲,电子面板本来就是一个战略性的烧钱行业,直到有一天成为行业龙头,才会钞票滚滚,当然这个过程也有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败,最终也可能血本无归,但这也是每个产业在竞争过程中的自然淘汰,只要公司不通过造假粉饰业绩就无可厚非。新华社此举属于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打苍蝇的气势没有打老虎的勇气”,所以说了半天除了泄愤之外无任何价值,因此其提出的所谓“提高再融资的门槛”也实属掩耳盗铃之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造假可以肆意妄为的时候,再高的门槛又有何用呢?如果新华社真的想要建言中国股市,把焦点引向监管不力的证监会才是正解,也只有施压证监会作出符合股市发展方向的彻底改革,才能真正挽救中国股市,那时候领导们炒股亏的钱也就回来了,只不过那时候,新华网上市会得到鲜花还是臭鸡蛋就不得而知了。

当京东方们可以自由融资、当腾讯们不再流落海外、当造假者无处藏身、当投资者可以说声信任的时候,中国股市的改革才算达到目标,不以这些为发展目标的市场,是没有前途的。新华社一天发一千篇文章也只会将问题引向更深、更泥泞的沼泽地,越来越无法自拔。


(蔡平 撰稿)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