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驱逐舰之漫漫发展路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7-22 13:22
标题:
驱逐舰之漫漫发展路
作者:叶凯
出现:
由舰艇的出现说开去,驱逐舰是一个较为新型的概念,开始军船由木质结构转为铁质结构,再转为高强度钢结构,再进一步发展为多功能的复合结构,船体结构的发展应该说是现代材料学和力学的发展的缩影,在我国早期的“军舰”叫做兵船,其规模应该可以从郑和下西洋一窥究竟,但近代的工业革命开始,蒸汽动力驱动,铁质的材料应用于船的建造,而在这时的概念中,军舰一概称为铁甲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外强的坚船利炮战无不胜,顿时海门大开,木质的传统中国舰只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而近代海军的溃败就已知了中国的海军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应该说驱逐舰的风靡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二战中,海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那时高级只会将领们脑海里只有大舰巨炮,大型战列舰,铁甲舰。可以用海上巨兽来形容那些军舰,但二战结束后,导弹武器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口径炮的作用日以削减,驱逐舰的地位日益显现,吨位不大的驱逐舰成为新宠,而配备了导弹武器的舰只威力只增未减。
历史:
1898年,德国研制出一种新型鱼雷艇驱逐舰,命名为S-90,为驱逐舰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该舰牺牲了部分速度,但舰体有所加大和增强。英国皇家海军当即认识到了S-90的巨大潜力——实际上,英国人远比德国人更有创新精神——制造出了现代海军史上真正意第一艘义上的驱逐舰:“江河”级。当时鱼雷艇的航速普遍在 29-30节左右,而“江河”级的最高航速只能达到25节。但是,由于舰体加大和增加了军舰的上层建筑,“江河”级在远洋上仍能保持25节的航速,而鱼雷艇根本就无法执行远洋作战任务。开始的驱逐舰的概念是一个载满火药的小型快艇,其实就是鱼雷的雏形,但是在二战中扮演是一个小快灵的角色,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国家在增大舰体的同时也实现了高航速。各国驱逐舰的武备情况大同小异,一般均装备3-5门3英寸口径的火炮和2-4具鱼雷发射管。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驱逐舰已成为各国舰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的主要使命就是保护己方主力舰,并伺机向敌舰队发射鱼雷。所以在一直以来都保持了其高航速的特点,由于在初期的作用不明显,火力明显逊于大型巡洋舰,重航速,轻防护,在二战后,军事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军舰瞬间赢得各国海军的亲睐,火控系统的优化使得舰艇的反应速度成倍增加,当时的驱逐舰大都为1500吨至2500吨,现代驱逐舰正在向大型化发展,很明显,大型化,舰艇的平台效应加强,其火力加强,比如像阿力伯克级,吨位达到9000吨以上,防空导弹达到惊人的96枚,可以搭载两架海鹰直升机,并且具有区域防空能力, 130毫米舰炮,驱逐舰已从一种专门实施鱼雷攻击和反潜作战的单一职能舰种,发展成一种多用途战舰,可以承担各种水面作战任务。而且随着作战样式的不断变化,第一代驱逐舰像日本建造了“吹雪”级特型驱逐舰,该舰装有6门(3座双联装)5英寸口径主炮,与当时驱逐舰惯用的单管、开放式主炮炮塔形成鲜明对比。而且该舰主炮仰角可达75度,能十分有效地实施对空射击。舰上装有9具鱼雷发射管,火力十分强大。动力系统使用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达38节,而且该舰作为特种舰只使用,所以其火力配备较先前的舰只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驱逐舰与战列舰之间的巨大火力差级,在二战中,驱逐舰使用频繁,损失严重,以日本为例,在二战中使用的驱逐舰达120艘以上,在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1艘,而其他国家的驱逐舰被击沉击伤的就数不胜数了,在战后美军把驱逐舰改造成通讯警戒船,其上搭载大型的电子设备和雷达设备,引导己方的飞机飞向目标,而当时期的最出色的驱逐舰是美国海军的“基林”级,满载排水量才3500吨,装有6门5英寸口径主炮(3座双联装)和10具鱼雷发射管。“基林”级驱逐舰一直服役到20世纪70年代初,有些国家至今仍在使用。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驱逐舰是上不了台面的,仅仅是单一的作战效应,无法在大规模战役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80年代后,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可能性大大减小,而代表着当时潮流的“现代”级和“阿力伯克”级登上舞台,大吨位,强火力是他们的鲜明的它特征,“现代”级达到9000吨以上,配备8枚大威力的“日炙”导弹,射程为250公里以上,而且多达48枚的单臂防空导弹,其反舰能力足以威慑任何航母编队,美国“阿力伯克”级为代表的驱逐舰,区域防空为其特点,配备80枚以上的“海麻雀”防空导弹,8枚“三叉戟”反舰导弹,两架海鹰反潜直升机。俨然这两型舰成了危险的“弹药库”。
未来:
未来,什么是未来?当有种武器出现,就有人思考那玩意什么时候消失了?铁甲舰消失在了历史的风云中,而巡洋舰的辉煌只剩下在二战中了,一物降一物,坦克的出现,打破了过去战争的平衡,而号称坦克杀手的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坦克这个庞然大物的优势荡然无存,历史总是这样,总引发着人们关于未来的遐想。
就海上武器来说,依理,高科技应使武器越来越轻巧。但是,许多国家热衷于打“不见面的战争”,要求少引武器射程远,尤其是导弹,像美国“战斧”舰载战术巡航导弹的射程已达250海里以上,所以其体积过小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大国热衷于远洋作战,又要求舰上多带携行弹药。
目前,世界上的核燃料有限,且价格昂贵,所以各国驱逐舰装备的基本都是燃气轮机或蒸汽轮机或蒸汽轮机。它们的体积和舰载量成正比,舰载量要求越大,动力装置的体积越大。人类生活方式越来越讲究。水兵对舱室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家,都重视生活工作空间的放大和设施的舒适性,以尽可能降低非任务性体力,精力消耗。
基于上面几方面的分析,可以断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驱逐舰仍朝着越来越大的总趋势发展,新型舰满载排水量不会低于4000吨,有的可能会接近万吨。70年代以来,美、英、法、苏、日、意、荷、加拿大等国家建造的驱逐舰,绝大多数的排水量都在4000吨以上,而二战结束时的大型驱逐舰,一般为3000多吨。现在,美国的基德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8300吨。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7800吨。伯克级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8300吨。苏联的卡辛级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4500吨,而卡辛II级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4700吨。现代级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猛增到7500吨。到了无畏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上升到8000吨。
目前驱逐舰运用高科技,像英国的24型,包括法国的拉斐尔,美国的最新型DDZ,这些舰艇已发展为隐型,发现它更加困难。驱逐舰配备的导弹不管是对空还是对海导弹,射程大大增加,而且它的导弹对海对空都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它既可以对空也可以对海作战。俄罗斯研制出来的两种驱逐舰上导弹,射程分别达到1300公里和1500公里。拿航母来讲,航母的主要作战平台是飞机,通常的F-16战斗机、ABF-117战斗攻击机,攻击距离不到1000公里,最多也就是925公里。这样,用驱逐舰舰载导弹就直接可以打到飞机攻击的目标,没必要用飞机。所以武器装备的更新会带来作战平台的变化。飞机的准确性不高,特别是对陆地上的移动目标或者伪装过的目标容易出现误判,所以打击重要目标都选择舰艇或潜艇的导弹来攻击。因此说,没有必要建造航母。比如,驱逐舰导弹的装载量也有近一百枚,航母真正有攻击能力的飞机也就24架,战斗攻击机10架,加在一起34架飞机,空对地导弹一架4枚,一共就一百多枚,而一艘驱逐舰就可以载90多枚。况且一艘航母还需要那么多的兵力去护航,反应又很慢。当然美国、俄罗斯的其他考虑是,一艘航母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权力及军队实力,它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显示军力的强大,起到威慑的作用,更是移动的国土。美国总统布什曾经说,目前亚洲、印度洋都有美国的航母编队,可以同时打赢两场较大规模的战争。一艘新型驱逐舰,比过去的一个编队的导弹数量还多。第二代驱逐舰一般都装了8-16枚导弹,可以打击2-3个目标。第三、第四代驱逐舰的武备系统就惊人了,它装配的对海导弹和对空导弹是互通的,可以装载40-90枚导弹,一艘舰就可以执行战争任务,并且可以打击一个城市,甚至几个城市。所以说,在将来的作战中驱逐舰的作用将更加明显。驱逐舰一旦运用核动力,在海上根本不受油料、物资补给的控制。到那时,起到等同于航母编队的威慑效力。随着武器装备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确打击成为常规手段,到那时,一艘舰艇开出去,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执行任务。那么驱逐舰也就有了取代航母的可能性。这无疑是一个光明的未来。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