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被当作包袱而不是财富被抛弃的时候,社会稳定的基础自然越来越脆弱。于是,一种关于改革、增长、稳定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越是不稳定,就越要推动GDP高速增长;越要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就越要推动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举措;而越是推动这种所谓改革,就越是造成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高速的经济增长固然可以为蜕变了的改革涂脂抹粉,却很难说服那些在改革中被剥夺了基本利益或遭到无情抛弃的广大弱势群体。这个社会一天天在腐烂在溃败,整体性的、制度性的贪腐侵蚀着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让每一个具备正常思维和良知尚存的人都感到无能为力。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感到无奈无助和茫然,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挫伤了整个民族乃至每一位公民!
于是,我们看到自上而下,每一级官员都在喊改革,貌似我们可以再次经历一个万象更新的改革之春,其实这只是既得利益集团的空谈,与真正的改革完全背离。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他们口里的改革,实际上是维稳与和谐。维稳与和谐就是保持现状,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继续掠夺敛财的格局。真正的改革是要彻底改变现状,意味着全民都要经历阵痛都要付出代价!如果每一个社会阶层都不愿经历阵痛付出代价,希望在摇摇欲坠的房子里继续莺歌燕舞,这座房子总有一天无法遮风蔽雨,直至彻底倒塌。
在这个物欲横流腐败泛滥权贵疯狂的时代,中国不仅需要敢于担当的政治人物扛起改革的大旗,更需要重新凝聚全民的改革共识。面对利益集团对弱势群体的掠夺,面对官场普遍的腐败,面对日趋严峻的贫富差距,面对社会不公、司法不公造成的人心向背道德滑坡,面对分配制度不公造成的富人与穷人,官员与平民的对立,造成的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巨大反差!面对社会正义得不到伸张、腐败得不到惩处、民间疾苦得不到关怀,面对从上到下的投机作恶、掺杂使假、坑蒙拐骗、权钱交易、勾心斗角、恃强凌弱、唯利是图、尔虞我诈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充斥的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改革已经到了无可推诿的关键时刻。
今天,无论是欧洲、北美,还是阿拉伯国家乃至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都在回应人民对改革的诉求。即使共产主义国家,包括越南、古巴甚至朝鲜都在寻求改革的出路,无论是西方成熟民主国家,还是民主政治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不同政体的国家,都在寻找改革的路径或方向。因而中国未来的改革并不孤立,也不容拖延停滞或回避。
拖延停滞或回避改革甚至反对改革,显然已不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尖锐的社会矛盾只会导致激进的变革甚至是暴力革命。
主动改革和被动改革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从历史来看,当革命即将爆发之际,统治者往往都会顺应改革的诉求,可惜的是,改革的时机已过。当光绪皇帝要改革的时候,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杀了改革者,废了皇帝。后来慈禧太后迫于形势,为了生存,真想改革了,并且改革的幅度和力度,甚至远比当初光绪皇帝设想的还要大。然而,大势已去,革命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任何改革都已经难以挽回王朝崩溃的命运。
今天中国的现实和满清晚期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也是世界第二,却仍然未能阻止外敌的入侵和革命的爆发。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但在1911年5月组成的满清内阁中,皇亲国戚占据了绝对多数,导致一部分原本支持清政府改革的立宪派转而与清廷对立,并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纷纷投向革命阵营。
中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统治者的残暴专制掠夺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革命,中国自夏代大禹王朝至清宣统退位,史家公认的“五大盛世”加起来不过300年,而见诸史料记载的战乱就有3800余次,死伤最惨烈时几乎导致人种的灭亡。历史的教训一再提醒我们,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全,取决于良好的政治制度。如果中国的改革只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掠夺敛财格局,绝大多数人民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中国即使没有任何外敌入侵,也将会陷入巨大的社会动荡或灾难之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官方话语离世界主流有多远?
赵又春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