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她的妈妈很爱跟她讲婆媳矛盾,闲来无事,就爱拉着她唠,她与奶奶之间的鸡毛蒜皮。
同样一件事,她已经听过不下几百次,可她的妈妈却浑然不知,每次都讲的津津有味。
婆媳之间的矛盾,无非都是些细枝末节的计较,既然是矛盾,肯定就会有博弈和输赢。
朋友从小被妈妈灌输着,如何跟婆婆斗生活,其实在她的骨子里,早已深根蒂固的,被植入了她妈妈的博弈伎俩。
现在她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婆媳关系。她对待婆媳的态度,像极了她的妈妈。
有时候,她跟我们聚在一起聊家庭生活,连她自己都未发现,她聊的那些鸡毛蒜皮,其实就是她妈妈曾经的过去。
父母与孩子聊生活,聊经历,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处事风格的。也许在当下,她只是听之任之,并没有留心去记下什么,可被强化了的画面,是会被记忆封存的。
和孩子可以聊生活,但别过度强化某种处事行为,除非那个行为真的值得传承。
话痨型的父母,是非常吃亏的,掏了心,还得不到孩子的认可。
其实,不管是父母,几乎所有身份的人,说话都该有所保留。
“杯满则溢”,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就是点到为止,保持适度的界限。
对孩子,少念叨几句,亲近还在,权威还在,爱自然也在。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