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打印本页]
作者: mani 时间: 2017-10-8 05:00
标题: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超级“驴友” “穷游”之先驱
1607年的3月29日,徐霞客从家乡的胜水桥头第一次出游,畅游无锡惠山,泛舟太湖。
那一年,他20岁。
之后的34年间,他走遍了当时中国除四川之外的两京十二省,明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经过缜密的安排,开始了他的西南之行。
1639年,他来到祖国的西南端——腾越州(今腾冲),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游历最远的一站。
他真的是一个独来独往的背包客?
明末清初钱谦益《徐霞客传》中所写:“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装、不裹粮”。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作为一个能走遍全国的传奇人物来说那样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如果说徐霞客是个古代“背包客”,那么他也是一个野外出行经验极其丰富的老鸟,肯定会事先制定详细的出行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伴而行,良好的出行装备、旅伴的互助、充足的盘缠、友人的照顾、有限的交通工具等都大大减少了徐霞客旅行中的困难,为他完成‘背包之旅’创造了条件。
有学者查阅古籍得出:
徐霞客早年游名山大川之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亲朋好友相伴,如第一次游天台山时有僧人莲舟同行,同时有两个仆人帮忙负担行李;
第二次游天台山和雁荡山时有族兄徐仲昭同行;
游安徽的白岳山、黄山及福建的武夷山时有叔翁徐浔阳同行;
游庐山之时有族兄徐雷门、徐白夫同行;
游福建九鲤湖时有族叔徐芳若同行。
同时徐霞客每一次出行,都是仆人相侍,有时一人,有时两三人。
后期的西南万里之行中,启程之时就有固定的旅伴静闻和尚同行,另外还有两个仆人王二和顾行。
据记载,在湘江遇盗之时,徐霞客被强盗抢劫的箱子就有“竹撞”、“皮厢”、“皮挂厢”、“大笥”等,其所带物品主要有:
食品、生活用品;
书籍、资料;
书信、文稿;
碑刻拓片、抄录碑刻;
沿途所采标本和礼物等几类,其中还包括一些地方官员为他写的推荐信。
可见,如此完善的装备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携带的,所以说无论古今,出行能成功都是有计划,有钱钱的!
那么徐霞客泛游万里的经费何来?
徐霞客早期的盘费主要来自家庭支出。
他家世殷富,母亲经营有方,经济基础还是不错的。
但后期的西南之行,行程万里,时间长达4年,且途中三次遇盗,经费就成为问题,其来源应该主要有:
借贷,
地方官的资助,
同乡、朋友的接待和馈赠,
以及沿途居民的免费接待和资助。
当中,丽江太守木增对他的帮助尤大。
所以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老话能传到现在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这个朋友这得到了帮助,那么下一站去哪里?一定是离这个朋友不太远的地方,因为交通基本靠走嘛,那这个朋友也许会有亲戚朋友在附近,对吧?
好了,朋友写封信啊,拿个信物啊之类的叫下一站的朋友帮助一下咯,如此循环就一直走下去了。
当然别忘了人家老徐前期还是靠自家的家底游的哦,后期嘛常在江湖飘,多少有几个朋友了,也小有名气了,才会如此顺利的。毕竟,世上没有轻松容易的事,有钱还多少危险在路上呢,何况“穷游”?
所以现在还想穷游的小伙伴可以借鉴一下老徐的经验。
不要太天真,川藏公路上穷游女搭顺风车的种种遭遇听得不少了吧?
哈哈,这样的解释你们信么?不信没关系,留言区探讨!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