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商君书》坏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xlyyj    时间: 2017-9-22 08:57
标题: 《商君书》坏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xlyyj 于 2017-9-22 09:05 编辑

苍天一浮尘
《商君书》是一部为秦孝公统治秦国称霸战国的战略规划,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它的战略宗旨是维护维护君王的统治,君王的利益至高无上;战略目标是灭六国,称霸天下。
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它提出几项基本战略措施:
第一,举国之力发展农业,限制甚至禁止其它产业,尤其是商业;
第二,实现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杜绝享乐的欲望,只允许人们专心务农劳作,禁止一切读书礼仪、音乐、奇装异服;
第三,强军,全民皆兵,平时务农,战时当兵;
第四,愚民、弱民、穷民、固民。包括:
1、禁止读书、传播各种思想言论、禁止传播各种学说;
2、公开宣传愚民强国、弱民强国;
3、闭关锁国,隔绝国内民众与外国人的接触;
4、不允许人口流动,要求民从固守在自己劳作的土地上;
5、实施奸民管理基层,反对使用善民管理基层;
6、民众获得利益的一切渠道均掌握在君王手中,且只有两个渠道:只一种是务农,另一种是在战场上立功,其它的途径全部堵死;
7、将农民的粮食统统收入国库,断绝农民自主谋生的道路,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求得君王的赏赐,当兵参战。
第五,将上述措施上升为国家法令,严苛刑罚。包括轻刑重罚、未犯先罚;五人编为伍,十人编为什,一人犯法,全体连坐;鼓励告密,告密者可以获得被告密者的财富和爵位;制定杀敌数量最低标准,达不到标准者不仅自己有罪,也会侏连家族。
显然,从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来看,上述政策基本上都违背常理,不合伦常。为什么会提出如此荒谬的政策?这是因为《商君书》这部战略规划是建立在以下的四点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
第一,君王的利益高于一切,甚至,世界上唯有君王的利益才值得维护,其它都是狗屁;
第二,人性本恶;
第三,当代的国民变得狡诈和邪恶了(即已不纯朴了);
第四,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互害的关系,当然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互害的关系。
因为君王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国家和民众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为维护君王的利益服务;为了君王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可以不择手段;人性本恶,驾驭民众唯有刑罚,必须奸民治理,而仁政和善民治理是行不通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互害的,两者之间互为消长的关系,所以,要提高君王的实力就必须弱民、愚民、穷民、苦民。
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方法论和政策措施。《商君书》奉行了如此邪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必然就有如此病态的政策措施。《商君书》就是这样一部,从世界观、价值观到政策措施都流着坏水的书,一部反人性、反文明、反人类的驭民术大全。它的整体都是坏的,不是局部的坏,这就与文革一样。
在某些情况下、某个局部,君王与普通民众的利益也并非水火不相容,那么,维护君王的统治在某些情况下、某个局部,会出现与维护民众利益相容的情形;而在某些情况下、某个局部,君王的利益会与统治阶层的官员相冲突,因而,这种情况下,打击官员阶层的措施同时又有利于民众,这时,《商君书》看起来似乎有了维护民众利益的思想。在其法治思想方面,甚至提出了民众自治的思想,从表面上看这种思想甚至包含了现代民主的观念。但是,这是一种错觉,它的法治思想也好,民主自治措施也好,其根本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君王的势力。法治维护的是王道,民众必须自学遵守的也是维护王道。君王为本,其它是为这个本服务的,这便是《商君书》作为一部千年流着坏水的祸害中华奇书的核心内容。
由商鞅而变法,由变法而秦灭六国,此后,中国便走上了重农抑商,愚民、弱民、固民、去强而王道至上的道路达两千多年之久。自由的人格和尊严、由个人自由保障的科学技术创造力、由自由和商业贸易所激发平等原则,、由商业贸易平等原则所带来的民主政治理念,这些能够带来现代化国家的要素,从此便与中华民族无缘,中国因此陷入了王朝重复更叠但似乎“永远没有历史的历史”。从李约瑟之迷至钱学森世纪之问的全部答案,都在于此。
商鞅变法和《商君书》的历史功绩,不过如此。
为了维护王道,《商君书》提供的主要战略措施,不完全统计,有以下7个方面。
1、赤裸裸的遇民政策、阶层固化政策
不要因为外国的权势来给某些人封爵加官,那样百姓就不会看重学问,也不会轻视农业,百姓不认为有学问尊贵,就会愚笨,百姓愚笨无见识,就不会到外国交游。百姓不到外国交游,那国家的安全没有危险。(垦令) 
让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么百姓就会愚昧迟钝。百姓愚昧迟钝就安居不迁移,就一定会去务农了。 (垦令)
国家的大臣诸大夫们,对那些有关博学多闻,能言巧辩,到外周游居住外乡之类的事都不准做,更不准到各郡县去居住游说,那么农民就没有地方能听到奇谈怪论、蛊惑人心的学说。农民没有地方听到异端学说,那么有智慧的农民就没有办法脱离他们原来从事的农业,而那些愚笨的农民就会无知识,不喜欢学问。愚笨的农民无知识,不喜欢学问,那么就会积极务农。 (垦令)
治理国家假如放弃权力而任用喜欢空谈的人,那么虽然自身品德好可功绩却少。因为使用《诗》、《书》的空谈游说之士,那么民众就会四处游荡轻视君主;任用那些隐逸之士,那么民众就会疏远君主并且诽谤君主;任用勇士,民众就会争强好胜不重视君主的禁令;手工业者被任用,那么民众就轻浮好动而喜欢迁移;有钱的商人生活安逸而且赢利,那么民众就会依靠他们而议论君主。如果这五种人被国家选用,那田地就会荒芜而军队的战斗力会削弱。喜欢空谈的人的资本在于巧言善辩,隐士的资本在于他的高洁心志,勇士的资本在于勇气,手工业者的资本在于一双巧手,商人的资本在于他自身。所以,这些人以四海为家,资本随身携带,民众把自己谋生的资本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而且到了国外都投靠外国挟带借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归附私门,就是像尧、舜这样的贤明君主也难以将国家治理好。(算地)
民众愚笨,那么智慧就能称王天下;世上的人聪明,那么雄厚的实力就可称王天下。(开塞)
2、极其荒谬地只准许从事农业,而禁止其它一切产业;全体国民,包括贵族阶层,只能从事两种职业:种粮食和当炮灰。
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努力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商人不准卖粮食,到了丰收年就不能靠卖粮谋利来增加享受了,那么饥荒之年也没有充裕的厚利可图。没有厚利可图,那么商人一定会害怕经商,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垦令)
不准雇用佣工,那么卿、大夫、族长就没有办法建筑修缮自家府院的房屋,他们那些娇生惯养的儿女就无法不劳动吃闲饭,懒惰的人也不能偷懒,那些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这样他们就一定去务农。卿、大夫、族长不建房修房,那么农业生产就不会受到危害。卿大夫娇生惯养的儿女和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汉不再偷懒,那么原有的农田就不会荒掉,农业生产不会受危害,农民更加努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垦令)
废除旅馆,那么奸邪伪诈、不安心本职、私下交游、对从事农业生产迟疑不定的人就不会外出四处周游,而且那些开旅馆的人就没有办法谋生,那么他们一定会去务农。这些人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垦令)
加重关口、集市上商品的税收,那么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就会对经商产生怀疑甚至懒得干的思想。农民讨厌经商,商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业怀疑,不愿意经商,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垦令)
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得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运粮不会危害农业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垦令)
圣贤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民众都把心放在农业上。民众专心务农,那么民众就朴实好管理,有诚信就容易役使,民众诚实便可以用来守城作战。民众专心耕种,那么就很少有奸诈之事,而且看重自己的故土不愿迁移,民众专心于农耕与作战,那么就能用奖赏和惩罚的办法来鼓励上进,民众专心于农耕与作战,就可以用他们来对外作战。(农战)
逃避农耕,那么民众就会轻视自己的居住地。轻视自己的居住地,那么就一定不会替君主守土作战。凡是治理国家的人都害怕民众散漫而不能集中。所以英明的君主都希望民众能将心思集中在农耕上。如果民众专心于农耕和作战一年,国家就能强大十年;如果民众专心于农耕和作战十年,国家就能强大一百年;如果民众专心于农耕和作战一百年,国家就能强大一千年,强大一千年才能称王于天下。(农战)
因此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应专心于农耕和作战,清除那些无用的东西,禁止民众学习那些空洞浮华的学问和从事游说等不正当职业,让他们专心于农耕,这样国家就能富强,民众的力量也可以集中了。(农战)
从事农耕,是民众认为痛苦的事,而打仗,是民众认为最危险的事。对民众所追求的名和利的来源,不能不考察。利益的来源是土地,那么民众就会竭力耕地;名誉来源于对外作战,那么民众就会拼死打仗。对内让民众竭力种地,那么荒地就不会荒芜;对外让民众拼死作战,就能战胜敌国。能战胜敌国而荒地又不荒芜,富强的便可以唾手可得了。(算地)
堵塞民众从耕战之外获得私利的途径,那么民众就一定会归属到农耕上;民众归属到农业上,就一定淳朴。民众淳朴,就一定害怕法令。(算地)
对内役使民众归属农业,对外让民众专心于作战,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多制定禁令,用来限制民众对农战不利才能的发挥,利用实力来断绝民众的欺诈行为。这两个办法普遍使用,那国内的民众就会一心了,同众一心,就会专心务农;专心务农,那么就会淳朴,民众淳朴,就会安心住在家乡而讨厌外出了。(算地)
统一教化,让那些见闻广博,聪慧而富有辩才的人,所谓的诚实廉洁、精通礼制音乐、有道德修养、结成朋党、保举信誉、颠倒黑白的人,不能因为这些才能而富贵,不能因他们的本事而质疑法令刑罚,不能因为他们的智慧而独自创立私人的学说,并用私人学说向君主陈述自己的思想。顽固不化的要摧垮他,锋芒毕露的要挫败他。即使所谓的圣明睿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忠厚纯朴的人,也不能凭借不是在战场上立功而欺骗君主得到好处。那些富贵的家族门第,也只能在战场上立功受赏。只有那些能打仗的人,才能踏进富贵的大门。那些骄横跋扈的人,就会受到一定刑法的惩处而不能得到赦免。这样,那些父亲伯叔、兄弟、相知相识的朋友、男女亲家,志同道合的人,都说:“我们务必要加倍努力的地方不过在战场上罢了。”因此,那些正当年富力强的人都一定努力作战,年老体弱的人努力从事防守;那些死在战场的人不后悔,活着的人互相鼓励,这就是我说的统一教化。民众中想要得到富贵的,都是到死后盖上棺材才停止,可富贵的门一定都是面向当兵的,所以民众听说要打仗便互相庆贺。民众起居饮食时所唱的歌谣,全是打仗的事。(赏刑)
所说的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专一根据在战争中的功绩赐给,没有其它不同的恩惠。因此聪慧、愚昧、富贵、低贱、勇敢、胆怯、贤德、不贤德的,都全部用尽自己的智慧、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出生入死而替君主卖命。(赏刑)
3、近乎偏执地推行清教徒式的生活,灭绝一切生活乐趣,将人降格为动物甚至劳动工具
供人享乐的音乐和奇异的服装不准在各郡县流行,那么农民在外出劳作时就不会看见奇异服装,在家里休息时听不到使人丧失意志的音乐,那么他的精神和意志就不会涣散。到田间劳动时看不见奇异的服装,那么他的心思一定会专心在农业生产上。心思专一且意志不涣散,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垦令)
《诗》、《书》、礼制、音乐、慈善、修养、仁爱、谦洁、善辩、聪慧,国家有这十种人,君主就无法让民众守土作战,国家用这十种人治理,敌人到了,国土就一定被割削,敌人不来国家也一定会贫穷。(农战)
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价钱,加重收取这些东西的赋税,让租税的数量高出它的本钱十倍,如果这样的话,卖酒、肉等东西的商人就会减少,农民也就不能纵情饮酒作乐,大臣也就不会荒废政事而吃喝享乐。从事经商的人少了,那么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农民不能纵情饮酒作乐,那么农民就不会懒惰。大臣不荒废政事,那么国家的政事就不会拖延不办,君主也就不会有错误的举措。国家不浪费粮食,农民不怠慢放松农业,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4、将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归结为单纯的互害关系,治国就是驭民,就是制服民众。
称王天下的君主掌握了统治民众的办法,所以不等君主实行赏罚民众便亲附于君主了,不等君主封爵加禄而民众便从事农战了,不等君主使用刑罚而民众就拼死效命了。(农战)
过去能控制天下的人一定是首先制服他的民众的人。能够战胜强敌的人也一定是首先制服他的民众的人。因此制服民众的根本在于控制民众,就像冶炼工人对黄金冶炼的控制,制陶工人对泥土的使用一样,这个根本不坚固那民众就像飞鸟和野兽,有谁能控制他们呢?治理民众的根本方式是实行法治。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就是用法律来遏制民众,而名声和土地就都增加了。(画策)
由于人们愚昧,那么他们就不会吝惜自己的力气而难以有技巧;世人有技巧,就容易有智慧而不愿出力气。古代神农教会人们耕田而成为天下帝王,这是因为人们要学习他的智慧。商汤和周武王创造了强大的军队而征服一天下诸侯,这是因为诸侯们屈服于他们的强力。现在世人多机巧而且民众多放荡,正是仿效商汤和周武王的时候,可是君主们却做神农当年做的事,顺从世俗的禁忌,放弃了法治。(算地)
凭什么知道民众被君主使用了呢?那就是民众看见打仗,就像饥饿的狼看见了肉一样,那么民众就被使用了。(画策)
国家受到他国的重视,国君受到尊重,就在于自己的力量。力量是提高国家和君主地位的根本,而国君没有全力追求这些,为什么呢?国君役使百姓,劳苦的事就是耕田,危险的事就是战争。这两件事,孝子为了他的父亲、忠臣为了他的国君,都难以做到。现在想役使百姓,交给他们孝子忠臣都难以做到的事,我以为除非以刑罚来迫使他们,以奖赏来驱使它们不可。(慎法)


5、弱民政策和暴政
加重刑罚处罚措施,并且建立联保组织,使他们互相监视,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其他人一起受处罚
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就会强大。国家施行善政,奸诈的坏人就一定会多。(去强)
采用使民化为强的政策来整治不守法的百姓,就要亡国。采用使民化为弱的政策来整治不守法的百姓,就能成就王业。国强而不去战争,毒素灌输于国内,礼乐虱害就产生了,国家进行战争,毒素输于国外,国内没有礼乐虱害,这样,国家必强。(去强)
用刑罚消除刑罚,国家就能大治;用刑罚招致刑罚,国家会混乱。所以说:加重刑于轻罪,刑罚就是不用也能将事情办成,这样的国家才能强大;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用刑轻重不一,即使用了刑罚,犯法的事情却不断发生,国家会被削弱。重的刑罚产生实力,实力能产生强大,强大能产生威力,威力能产生恩惠,恩惠从实力中产生。(去强)
古代的民众淳朴又宽厚,现在的民众乖巧而虚伪。所以在古代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用道德教化民众放在首位;现在治理国家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法治放在前面而使用刑罚。(开塞)
因此用刑罚治理民众就会畏惧,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发生,没有邪恶的事发生,民众就可以享受他们的快乐了。用道义来教化就会放纵自己,民众放纵自己就会作乱,民众作乱就会被民众所讨厌的东西伤害。我所说的刑罚,就是实施道义的根本;而现在所说的义是暴乱的原因。治理民众的人,如果用他们所讨厌的东西去治理,最终民众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的;如果用他们所喜欢的来治理,民众一定受害于他们讨厌的东西。(开塞)
把刑罚用在人民将要犯罪的时候,所以大的奸邪才不产生;把赏赐用在告发犯罪方面,所以小的罪过也不致漏网,治理人民能够使大的奸邪不产生,使小的罪过不漏网,国家就治理好了。(开塞)
所以我认为杀戮、刑罚能够归于道德,而“义”反倒合于残暴。(开塞)
对天下民众来说没有比国家安全的益处大的事,而治理国家没有比确立君主的统治地位大的事。确立君主的原则没有比施行法治的意义大的;实施法治的任务,没有比除掉邪恶急需的了;去掉邪恶的根本没有比严厉刑罚更厉害的了。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用刑罚归劝民众;追究民众的过错,不理会民众的善举,用刑罚除掉刑罚。(开塞)
而且刑罚株及到了他们的父、母、妻子的身上。官吏四周的人,知道他们的罪过,并能向君主揭发检举他们罪行的人,自己不仅能免受刑罚的处分,而且不分富贵贫穷,都能继承那位官吏的官爵、土地和俸禄。所以说:加重刑罚,株连他们的父、母、妻子,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也就等于没有刑罚了。(赏刑)
古代帝王制定的法令,有将人处死的,有砍断犯人的脚的,有在犯人脸上刺字再涂上墨的,目的不是伤害民众,而是要用来禁止奸邪阻止犯罪。因此禁止奸邪阻止犯罪,没有什么办法能比得上使用重刑(赏刑)
一般来说,战争是民众讨厌的东西,能让民众喜欢去打仗的君主就称王天下。强大国家的民众,父亲送他的儿子去当兵,哥哥送他的弟弟去当兵,妻子送她的丈夫去当兵,他们都说:‘不能得到敌人的首级不要回来!’又说:‘不遵守法律,违抗了命令,你死,我也得死,乡里会治我们的罪,军队中又没有地方逃,就是跑回家,我们要搬迁也没有地方可去。(画策)
所以说,讲求仁慈的人能够对别人仁慈却不能使别人仁慈;讲求道义的人能够爱别人,却不能使别人相爱。因此,懂得仁慈、道义的人不足以治理天下。圣人有一定让天下人信任的品德,又具有让天下人不能不信任的办法。这里所说的道义,是说作为臣子定要有忠心,做儿子一定有孝心,长幼之间有礼节,男女之间要有别。如果不合乎道义,就是饿死也不能苟且吃饭,死了也不能苟且偷生。这些不过是有法律国家的平常之事。因此,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律,而且法律必定要平明,君主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那就可以了。(画策)
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乐于被利用;用赏赐来奖励战争,人民就会轻视死亡。(弱民)
民众有自以为荣的尺度就轻视官爵,鄙视官吏;人民富裕就看不起赏赐。(弱民)
农民有了剩余的粮食,于是成年安逸享乐。商人获致了大的利润,贩卖华丽、玩好的物品,于是对于日用必需物品发生了不良的影响。官吏虽然设置了,而不肯为国家出力,思想行为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病害(弱民)
政策建立人民所憎恶的东西,人民就弱;政策建立人民所喜欢的东西,人民就强。人民弱,国家就强;人民强,国家就弱。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更强,结果,兵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欢的是人民强;如果人民强了,而政策又使他们转弱,结果,兵力就强而又强了。所以实行强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弱而又弱,国家就削;实行弱民的政策,以致兵力强而又强,就能成就王业。用强民的政策攻治强民和弱民,强民是仍然存在;用弱民的政策攻治弱民和强民,强民就会消灭。强民存在,国家就弱;强民消灭,就能成就王业。可见,用强民政策统治强民,国家就会削弱;用弱民政策统治强民,就能成就王业。(弱民)
能够称霸天下的国家,不储存实力,民众家中也不囤积粮食。国家不储存实力,是为了调动民众的力量;民众的家中不存粮食,是国家要把粮食储藏在官仓中。(说民)
6、贬低甚至仇视文化和娱乐,实质上是将民众从具有情感和思想的人类降格为只知劳作的动物
国家有《礼》、《乐》、《诗》、《书》、慈善、修养、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廉洁、智慧这十种东西,国君又不让民众去打仗,国家就一定会削弱,甚至灭亡。国家如果没有这十种东西,君主就是让民众去打仗,国家也一定会兴旺,甚至称王天下。国家用所谓善良的人来统治,国家就一定会以生动乱直至被削弱;国家用提倡改革的人来统治,就一定会治理好,一直到强大。国家采有用《礼》、《乐》、《诗》、《书》、慈善、修养等儒家思想来治理,敌人来了,国家一定被削弱;敌人不来入侵,国家也一定会穷。不采用这八种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敌人就不敢来入侵,即使来也会被打退。如果发兵去讨伐别的国家,就一定能夺取土地,夺取了土地还能够占有它;如果按兵不动,不去攻打别国,就一定会富足,国家喜欢实力,谈到攻伐就会谨慎。(去强)
巧言善变,聪明有智谋,是民众违法乱纪的助手;儒家繁琐的礼节,使人涣散意志的音乐,是导致民众放荡淫佚的原因;仁慈是犯罪的根源;担保、举荐,是罪恶的庇护所。坏事有了帮助才能四处流行,放荡有了引导才能做起来,错误有了根源才能产生,罪过有了庇护的场所就无法制止。这八种东西结成群,民众就会不受政府法令的限制国家就会被削弱;政府的法令能压制住民众,兵力就会强大。所以,国家如果有这八种东西,国君就没有办法派遣民众去防守和打仗,国家一定会被削弱直到灭亡。国家没有这八种东西,国君就有办法役使民众去防守和打仗,国家就一定兴旺,直到称霸天下。(说民)
爱自己的亲人,就会区别亲疏,喜欢谋求私利,就会心存邪恶。人多,又都区别亲疏,心存邪恶为自己,那人类就会混乱。(开塞)
六种虱害:是礼制,音乐;是《经》《尚书》;是修养、仁慈,是孝顺长辈,尊重兄长;是诚实有信用,是正直廉洁;是仁爱、道义;是反对战争,是以参加作战为耻。(靳令)
7、公然鼓吹奸民治理
用所谓的善民治理民众,那么民众就只爱他们的亲人;用所谓的奸民治理民众,那么民众就会遵守国家的法制。民众结合起来就会互相掩盖过失,这就是所谓的善;使民众疏远分开,互相监督,这就是所谓的奸。表彰所谓的良民,民众的罪过就会被掩盖起来;任用所谓的奸民来治理,那么民众中的过错就会受到惩罚。(说民)
2015年7月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对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深刻指出:
我们的工会肩负着引领工人阶级跟党走、使之成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使命,决不能成为西方那种“独立工会”。
我们的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决不能成为国外那种自发的或者具有各种政治色彩甚至光怪陆离的青年团体。现在团员数量很大,初中学生毕业前几乎全部能入团,如果没有团员意识和荣誉感,不追求先进性,就容易成为一盘散沙。
我们的妇联组织是由党领导的妇女群众组织,必须把广大妇女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决不能成为国外的那种女权组织、贵妇人联合会。

评:如果某组织跑欧美除了开设孔子学院,还要开设商鞅学院,小心了。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