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社会主义不敢普世 中共信念短板
[打印本页]
作者:
wenbo
时间:
2013-6-5 04:47
标题:
社会主义不敢普世 中共信念短板
近日,中共官媒《红旗》、《环球》、《人民日报》和《求是》,以“宪政”为主题掀起了一场向西方政治概念宣战的小高潮,再次展开“姓资姓社”的讨论。这是否意味邓小平当年的“不争论”期限已过尚不得而知,但确实在海内外引发震动,人们纷纷猜测习近平是否要在理论上做些什么,他将如何亮出自己的政治倾向?
其实答案是明确的。作为标榜坚持社会主义理念的政党,作为宣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作为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政府,它们的首领在政治倾向上别无二选。但问题是,今天中共的社会主义理论成形了吗?他们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当今世界的各种社会发展及政治体制理论展开竞争吗?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久抑或荣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习近平的家庭及个人因素也都决定他要成为中共理念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继承者。他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民族的“中国梦”,在视察军队时提出了“强军梦”,作为中共的总书记,习近平也应该有一个“社会主义梦”,那就是让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样成为这个世界的“普世价值”、“普世道路”,而不是让资本主义垄断“普世”。
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世界各国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经验。中共口口声声“三个自信”,可对外只称自己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不敢宣称是最大社会主义国家,这难道是自信?习近平应该让中共全党认识到一场“姓资姓社”的国际大论战已在升温,中共必须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目前中共在理论上的种种僵化、自我克隆、简单粗暴是根本无法应对国际论战的,这种“窝里狠”更非现代政治的所为,若不改变,中共将失去历史赋予国际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时机。作为中共新一代的领导者,不仅要继承前辈,也应该超越前辈,不但要为国家贡献,也要为自己的信仰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缠斗五世纪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今天世界的两大意识形态,都曾以消灭对方为己任。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其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而1789年到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被称为是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摇篮。
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始于18世纪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发起的批评工业化与私有财产的政治运动。期间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到了19世纪末时,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建立社会共有的新体制的推动力,并站到了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此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苏联政权的创立者列宁,首次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建立了世界首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由于冲破了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在资本主义后期集体涌现的定论,使社会主义在非资本主义发达的单个国家取得胜利,所以被尊为“列宁主义”。其后,毛泽东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宣称建立社会主义,再一次“发展”了马列主义,而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列宁的苏维埃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集体出现。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Capitalism)和社会主义(Socialism)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之后酿成了上个世纪4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冷战”。最后,“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紧接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也开始瓦解。囿于时代的限制,当时大部分人都相信社会主义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上进入了“消音”状态。
社会主义理论危机:先天不足与营养不良
应该说此番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是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依据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设想,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所以它实现的前提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然而事实上,列宁所建立的社会主义——苏联,则是在帝国主义薄弱的一环俄罗斯产生的;而毛泽东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成的。而且二战后产生的大多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同出一辙。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相对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贫困。
但是,由于两大意识形态阵营都处在“阶级斗争”的极端状态,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的任务是保卫自己的生存,因此在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方面都较多地偏于军备、国防。如,苏联和中国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行了战时经济,国家垄断整个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这样,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经济竞争中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更别提马克思所设想的那种富足的社会主义状态。
而后的冷战状态,也加剧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偏颇程度。当时的中国也面临着这种经济发展困境,最后只能以平均主义安抚人心,吃“大锅饭”来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这样的社会主义实践自然不可能产生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而这种经济的不发达,才是当时社会主义输给资本主义的最根本原因。这种营养不良式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民众对社会主义走不通的印象,社会主义理论的诚信在国际上的威望自然大打折扣。
比起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败于经济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还被理论的激进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所拖累。最典型的当属“文革”。当时的中国,一方面在经济上实行严重的平均主义,一方面在政治上推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扼杀一切生活享受和物质追求,几乎使社会主义回复到早期空想时期的“禁欲主义”。加上对“阶级敌人”的极度恐惧,对人民思想和社会生活的专制程度达到极端水平。
后人评价毛泽东以社会主义为名发动的“文革”足以让社会主义蒙羞,中共建政以来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也因为“文革”几乎丧失殆尽。从中共的“文革”自残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国际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都步入了谷底。
中共挽救了社会主义没有挽救其理论
为爬出谷底,中国选择了被认为最快捷的道路——大力发展经济。文革结束后,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在总结了前辈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来固定中国社会主义的“国本”,随后却开始了颇有资本主义风范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个政策,对社会主义冲击很大,尤其是“引进外资”和“市场化”的改革,它在分配体制上打破了有浓重的社会主义平均色彩的“大锅饭”而允许私有经济者“先富起来”。
当时的邓小平面临的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财富的匮乏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贫困的三座大山。他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竭力弥补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过渡社会主义被遗漏的资本主义阶段,即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成功要有资本主义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在本质上否定了毛泽东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观点,但也着实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市场并非只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概念。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能接受资本主义的东西,吸收资本推动发展的合法性大造舆论。时至今日,习李在经济发展上不是更加强力地收缩政府权力,同时也更加放开地向市场要发展动力吗。无论如何,中共是在保持一些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使社会主义更回归到原本的经济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共挽救了社会主义并不为过。
这种以资本主义方式成就社会主义道路的做法,也让它受到国内舆论场对其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质疑。遗憾的是,当时为了大力发展经济,邓小平提出“不争论”姓资姓社,只管“摸着石头过河”,让“实践检验真理”的定调。这样的规避方式,虽然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但却给中国扣上了一顶社会主义不自信的帽子。
由此可见,中共尽管标榜是最为理论化的政党,但自始至终都是坚定的实用主义拥趸。不可否认,实用主义的确给中共打江山及保持执政地位立下汗马功劳,但同时由于太过陶醉在实践的成功中,也会使领导者对理论日渐轻视。
这种理论上的中国特色主义,根本无法自圆其说。例如“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也是支离破碎而无系统化。再加上理论自身的抽象性,不精通者很难避免大话空话充斥其中;不然就是运用马克思证明列宁,列宁证明毛泽东,毛泽东证明邓小平,“近亲乱伦”式的逻辑推演。所以,现在中共的理论都很实用,但是这种逻辑,也反过来迫使他们将理论视为对做事理由的解释,失去了理论自身的指导意义。先做事情再去出理论的后果就是中共在理论上越来越匮乏,久而久之,中国社会主义自然也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基础。因此每每在社会变化时遇到各种观点、思潮挑战时常常令中共陷入被动。
习近平是被“魔咒”降下的那个人吗
习近平就任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原本只是正常换届,并无特别。但他的家庭背景及个人身世由于有别于前任而被舆论广泛关注。
他的父亲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习仲勋,他属于“根红苗正”,绝对的“红色接班人”,人们关注他的正统传承且普遍认为他应该对父辈的江山更多一份责任感。而习近平又是中共夺取政权后出生的一代,完全没有经历过父辈的战争年代,一早就被比喻为“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的“温室花朵”。这一代人一方面被誉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另一方面又被担心应验了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魔咒。
“和平演变”是早年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设想的对中苏所谓“共产国家”进行潜移默化改变其性质的颠覆计划。1946年2月,美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初步构想,即制订对共产主义遏制政策时,明确提出了在军事遏制的同时,还应用和平的方法来“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
1949年7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就中国问题向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Harry S Truman)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要从内部颠覆人民政权,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美国出台“和平演变”的两个基本手段:一是“摧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二是西方生活方式的渗透。
“和平演变”战略的设计思路是,由于经历过战争及艰难困苦考验的第一代共产党人用软硬方式都很难让他们改变,因此将目标定在他们的下一代,希望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后辈可以在享受和安逸中不知不觉追求西方生活方式,丧失“革命斗志”从而改变其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在“文革”结束后,几乎不再提“和平演变”。在关注中国的舆论界也认为“和平演变”也不失为社会改革进步的方式。但关键是习近平会怎么想?
习近平 “储君”时期兼任中共党校校长。他的几次讲话,都对中共历史十分重视。虽然他从来在公开讲话中没提过“和平演变”,但相信他不会不知道“和平演变”的典故,中共的老一辈常常会以此警示自己的下一代。而且据悉,习近平对社会主义理论颇为精通。有知情者称习近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熟悉程度和热情“在中共干部中少有”。近期引发海内外普遍关注的中共官媒对“宪政”的批判是否就是他的“先声夺人”,值得重视。因为“宪政”常常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来“和平演变”所谓专制国家的工具。由此看来,习近平可能不会被和平演变的“魔咒”打中,但会在他头脑中难以消弭而时时防范。那么正当中国“盛世”的大好时机,习近平不妨在他的任期认认真真在国际上进行一场和平论战,让萎靡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这也是对父辈最好的报效。
如果是真理就应该“普世”
中国过去常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国际交往中硬性输出,意图发动“世界革命”。“文革”的教训使中共看到自己的可笑之处,于是180度大转弯,再不敢对外宣传社会主义。如邓小平提出要“先把自己的事做好”,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背后意义更凸显只是自家专用不对外。
习近平在墨西哥的那番痛斥西方吃饱了没事干的的名言“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也充分反映中国现在只想老老实实发展自己的心态。如此一来,社会主义不再“普世”,而任由资本主义思潮在世界游荡。
中共如果是被社会主义输怕了,则大可不必。且不说资本主义在同封建体制的斗争中也经历多次低谷,也不论罗斯福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时也曾广泛吸收社会主义元素增强其生命力。就从多元化的角度,中国用自己的经验,给世界多一个发展的选择,也应该让社会主义在世界上有声音。
社会主义之前的挫折在于太强调“阶级斗争”,一定要同比自己发展久远和强大的资本主义争生死,如同毛泽东所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其实完全可以在一段时期共存,和平相处。中国今天不是强调“和平崛起”,“新型大国关系”吗,不是总提倡各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吗,这就在体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都可以和平共处,各国的政治体制可以多元发展。所以,中共如果真心相信社会主义是个好东西,就应该让它“普世”,介绍出去让更多人分享。而不应该让资本主义在世界独大。
中共选择了习近平,中国历史选择了习近平,社会主义信仰也同时选择了习近平。环顾当今世界也唯有中共有资格撑起这面理想的旗帜。开启一场国际论战,让社会主义理论在人类智慧的殿堂上也堂堂正正地有重要席位,圆几代社会主义者的梦想,习近平,你有所准备吗?!
(穆岸 撰稿)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