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GDP不可迷信 [打印本页]

作者: xlyyj    时间: 2017-6-18 00:12
标题: GDP不可迷信
洪振快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3678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2个会员国中排在第100位。而同年日本的人均GDP为39731美元,排在第17位。排名第一的卢森堡,人均GDP高达104512美元。美国排名第九,人均GDP为46381美元。算起来,2009年中国人均GDP大约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十三分之一、卢森堡的二十八分之一。
  所以,当最近传出中国GDP超日本的新闻后,评论大多认为国人要有清醒的认知,不可产生虚骄的心态。尽管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但按人均来算,中国排名还很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数据都表明中国仍然处于中低收入国家之列。
  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引以为傲的是近10%的GDP增长率。然而,如果以人均GDP实际增长水平去衡量,中国却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估计,按照1990年“国际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在1978年为978元,2003年为4803元。而日本,1978年为12585元,2003年为21218元。美国,1978年为18373元,2003年为29037元。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提高了3825元,而日本、美国则分别提高了8633元、10664元。  
  由此可知,从1978年起,尽管中国的GDP增长率高于日本、美国,但由于日本、美国的起点高,其人均GDP实际增长却比中国多,中国与之相比,差距并不是在缩小,而是被拉大了。如果说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话,那么日本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比我们提高得更多。如果再考虑环境的破坏、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等问题,那么中国的GDP增长率虽然高于日本、美国,但老百姓的实际福利增长恐怕还不如人家。
  中国是人口大国,巨大的数字一旦以人口为分母就显得无足称道。从历史上看,同样按照麦迪森的估算,1820年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32.9%,而日本只有3%,美国只有1.8%,欧洲(包括29个西欧国家和10个东欧国家)加起来也不过是24.9%,中国超过了他们的总和。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按1990年“国际元”标准计算的1820年人均GDP,中国为600元,日本为669元,而美国为1257元,欧洲为1090元。这意味着,虽然在明治维新以前中国与日本的人均GDP仍然比较接近,但与欧洲、美国已慢慢拉开距离。
  18世纪中国是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尽管经济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繁荣,但由于人口迅猛增长,研究认为这一时期人均GDP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是下降的:1740年,人均GDP大概是4两银子;到了1750年,降为3.8两;到1760年,降为3.6两;1770年,降为3.5两;1820年,则只有3.4两。  
  18世纪中国人口的迅猛增长不仅造成了人均GDP的下降,也造成了其他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说环境的破坏。由于人口增长,原有的土地不敷使用,开发新土地势所必然。而开发新土地,填湖造田会挤占水道,导致防洪抗灾的能力下降;开发山地,则会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为泥石流之类的灾害发生留下隐患。  
  土地容纳的合理人口是有限度的,当人口增长过快时,人地矛盾将会转化成人与人的矛盾。以广西为例,清代前期,广西人口稀少,而在18世纪则迅猛增长,社会冲突也随之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太平天国起义运动。清初,广西人口大概不到100万。到1749年,人口增长到近369万。到了1819年,则增长到741万多人。而在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前夕,则达到782万多人。虽然土地也开发了不少,纳税土地从清初的521万余亩,到道光年间增加到约900万亩,但人均土地已降到了耕作不足以糊口的水平。这就不难理解,广西已经难以容纳那么多的人口,加上土地分布不均,移民已难以找到土地,而国家方面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社会矛盾的蓄积总会到达爆发状态,农民起义只是迟早的事。  
  因此,1820年中国的GDP虽然骄人,大清帝国却难说强大,其内部是社会危机不断酝酿和加深,外部是因工业革命而国力突飞猛进的英国的威胁日渐严重,内忧外患都已深重。如果历史经验可供借鉴,那么结论显而易见,那就是GDP虽然是衡量一国实力的重要指标,但社会发展的关键却不在此,而重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让自然环境变得更加适合生存,让人和人的关系更和谐。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