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MD说"探空火箭"轨道高点3.6万公里,然后印度洋再入
[打印本页]
作者:
wenbo
时间:
2013-5-17 04:40
标题:
MD说"探空火箭"轨道高点3.6万公里,然后印度洋再入
MD说"探空火箭"轨道高点3.6万公里,然后印度洋再入. 等于证明TB反卫水平No.1. 意味着TB采取了路径最短,反应速度最块,最黄最暴力的直升式反同步轨道卫星技术路线. 而不是先转移轨道再攻击GEO的方式.
如果确实,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MD随后立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导试验.
如图(KKTT友情提供)
再附一个来自航空航天港的网友文字分析.
Darklighter 发表于 2013-5-17 01:48 |只看该作者
只能想出两种逼近GEO(不但达到36000km的高度,而且在此高度上时正好也位于赤道面上)的合理方案:
1.进入LEO停泊轨道,滑行至赤道上空变轨进入GTO。
2.发动机连续点火,直接进入连接关机点和轨道面与GEO交点的椭圆转移亚轨道(有多个解,远地点在GEO高度的是能量最低的解)。
二者上升段轨迹形状上有明显差别。
方案1程序转弯的最终目标是接近水平飞行,进入圆停泊轨道,关机高度有100km足矣,没有理由超过200km。
方案2程序转弯的最终目标是沿椭圆亚轨道方向飞行,根据本次试验的发射场和射向,仰角要有50多度,关机高度会较高,肯定不止1、200km。
之前Robert Christy根据香港拍摄的照片推测关机高度至少有500km(虽然他没公布推算过程),与方案2比较符合。而且如果方案2的远地点接近36000km,再入点正好也在印度洋。
所以从美国人公布的信息和目击报告看,本次试验基本可以肯定就是方案2了,而且可以初步判定发射至少是基本成功的。
从运载能力角度看,GTO和36000km远地点亚轨道的能量差并不大,重力损失是影响运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案2的爬升太陡峭,重力损失大很多,方案1的运载能力还应略高些。
但另一方面,方案1虽然运载能力可能略高,但从过程简化和缩短时间角度看,方案2优势明显。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