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一对吃货父母,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 教养
[打印本页]
作者:
沈思淼
时间:
2016-12-4 04:20
标题:
一对吃货父母,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 教养
01
有人问我,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期望?我的回答是:“希望他会变成吃货,希望他一生都热爱逛市场。”听的人如坠入云里雾里,不解,但也懒得追问了。
我知道,自己仅是芸芸众生中的泛泛之辈,怀揣着梦想、爱和温暖,在每一个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充盈知足。
而关于爱和温暖,几乎都是从吃和逛市场中深深体会到。
这种平凡的幸福,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并传承下一代。
我的父母好吃,对吃有着与生俱来的执着。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陪着父母出入各个市场,坐在妈妈的单车后座,穿过长长窄窄的小巷、三轮车和电瓶车乱哄哄地在摊位之间穿行、各式各样的人在其中挑选、交流、讨价还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肉鱼各种味……
环境虽然拥挤嘈杂,却处处透着现世安稳的能量。
我就是在这样奇妙的空间里碰触世界,懂得人和人之间最美好的距离、懂得如何获得自己心爱之物、懂得自己挑选食物疗愈自己。
长大以后,在外地求学,在外地工作,每当回家,总会陪着父母逛市场,买食材。然后父母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备一顿晚餐。
外面的世界,纵然风雨无常,但当回了家,生活所有的刁钻古怪都埋没在逛市场的柴米油盐中,融在父母挽着自己时那满足温暖的笑容里。
美食可以疗养奔波疲惫的心,也可以容纳所有不甘和委屈并宽慰所有烦恼,令自己卸下铠甲与生活温和相处,温柔以待。
我希望我的孩子懂得这些。
如果,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懂得在异乡的午夜里给我个电话:“妈,我好想喝你煲的汤。”相信那是最美满的幸福了。
如果一个长大了的孩子,
记得家里慢火熬出那一室温暖的浓汤;
记得傍晚时分母亲喊自己回家吃饭的殷切及薯仔焖排骨的美味;
记得病时,母亲零晨五点为自己煲那锅热乎乎的绿豆粥;
记得母亲拉着自己小手一起逛的那些暖心窝的菜市场……
那么,这个孩子内心一定有爱,也懂得如何温暖别人。
有爱的人,不必担心他的前程和未来,他终究会为了爱奋不顾身地实现梦想。
懂得温暖别人的人,不必担心他会孤独和不快乐,他终究会得到丰厚的情感回报。
02
一位远嫁国外的吃货同学,前天发了个朋友圈,内容温情有爱,我看了心都被暖化了:
中午挽着哥去市场买菜,他说我在国外一定吃不到正宗家乡味的东西,所以他要为我亲自下厨。
买完了菜,他在一家干货材料店停下来,指着一些冬菇,说给买点这个带回加拿大,我说不要,他又指另一种干货,我也说不要。
他温柔问:”你想要什么?”
我说:“想要白果和霸王花,跑遍加拿大的市场都找不到这两种东西。”
他说:“好。”说完就去挑白果,我在原地等。
干货店老板一脸羡慕地看着我说:“你和他感情真好,一看就是很有默契。“
我解释:“他是我哥,我亲哥。”
哥听我说话后,马上过来搭着我的肩膀,跟老板娘说:“我妹和我长得很像的!”
老板娘说:”看不出来。”
我说:“是不是我头发披着,看不出来?“
于是我把头发扎了起来。
哥站直腰,一脸正经问:“现在像了吧,眼睛很像,鼻子也很像的。
老板娘笑说:“不像,像很相爱的情侣。“
哥笑得一脸灿烂和骄傲。
这对可爱的吃货兄妹!
他们的父母该多幸福,拥有这么一对活宝孩子,也许仅是因为从小带着他们逛逛市场,寻寻吃。长大后因都爱吃,共同话题说都说不完,节目应该也排得满满,因为同学的朋友圈里全是:今天陪老爸去了哪里吃什么、明天老哥要带她去哪里吃、老妈说要试着用墨鱼和鲜虾煲汤……
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溢于言表。
03
记得有次看辑电视专访,那位几乎走遍了全世界的多领域大伽欧阳应霁,讲到吃,讲到市场,如此动情和接地气。
在他眼里,有些传统的地方,纵然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却蕴藏无尽的温暖和人情味,比如菜市场;
在他眼里,吃,更能表达和传承爱,顺带着家族习俗。
在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从未忘记祖辈传承下来的温暖和爱的方式,保持着平凡人的姿态,用心弘扬他所理解的温暖和吃的信仰,希望更多人能像他那样从美食中感受到力量和爱。
文末引用欧阳应霁的一小段话,愿我们,愿孩子,对吃,对市场,对传承,永抱着虔诚的心。
一切过去了的,意义都只在提醒我们生活原来曾经可以有这样的选择那样的决定。
来龙去脉,本来有根有据,也许是我们的匆忙疏忽,好端端的活生生的都散失遗忘七零八落。
仅剩的二三分,说不定就藏在这一只虾饺一碗云吞面那一杯奶茶一口蛋塔当中。
更好的,或者更坏的味道,在前面。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