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闻所未闻!一个国企副厅级高管奢华让人惊呆
[打印本页]
作者:
xlyyj
时间:
2016-10-27 07:31
标题:
闻所未闻!一个国企副厅级高管奢华让人惊呆
2005年至2011年间,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物资供应分公司原副总经理于铁义利用职务便利,为20余家供应商提供增加订单和采购数量、提高采购价格、及时支付货款等说明,以收取销售产品代理费、咨询费、购买车辆、投资入股等名义索取、受贿3.06亿余元。10月21日,于铁义被黑龙江林区中院一审判处死缓(2016年10月22日凤凰财经)。
于铁义喜欢名牌车,奥迪、宝马、奔驰,包括四、五百万宾利和上千万劳斯莱斯几十辆。于铁义家在三亚、大连、青岛、厦门等全国各地宜居城市拥有房产58套,很多别墅、豪宅于铁义从未去过。于铁义女儿佩戴的一条红珊瑚项链价值118万元。于铁义家中有几十块世界名表,珠宝首饰成堆成串、琳琅满目,十几万、几十万钻戒有几十个。
于铁义拥有的几十辆名车是不是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于铁义一家人怎么使用如此之多名车?于铁义一家在三亚、大连、青岛、厦门等全国各地宜居城市拥有别墅、豪宅等房产58套,这些地方哪一平米房产价值不是上万元?这些房产总价值是不是上亿?这些房产是不是让于铁义多少代子孙延续也不缺房子?显然,于铁义拥有的几十辆名车,58套别墅、豪宅就不知道价值多少亿?人们听说过达官显贵奢华的,未闻未见过有于铁义如此奢华?
于铁义花几百万在北京五星级酒店包下总统套房,于铁义他常年不在单位上班,遥控指挥工作,有些会议召集下属到北京总统套房开会。或许,追求“享乐主义”的于铁义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或许,这就是穷奢极欲吧!于铁义穷奢极欲挥霍时,可否想到有多少工人极低的工资标准发不出?包下北京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的这几百万元资金,是否意味是企业几百工人的年薪?
于铁义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下属公司的一个副总,是怎么做到创下这项贪腐纪录的,他的贪腐到底达到什么程度?于铁义最大爱好是安排供应商陪他玩斗地主。只要于铁义想玩,供应商们无论是在广州还是甘肃,不管是坐飞机还是赶火车,必须随叫随到。老板们每次陪于铁义玩,都要带着巨额资金来,并且只能输,一赢于铁义就摔牌翻脸。一场输赢几十万牌局对于铁义来说是小菜一碟。显然,于铁义“斗地主”的赌局是包赢不输的赌局,是财源滚滚的赌局,是一种被包装了的“贿赂”!于铁义大肆收钱疯狂敛财,已成他生存的最大意义。他说“一天不进钱我都心难受”。显然,于铁义满脑子装的都是金钱!
于铁义只是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下属企业副职,于铁义只是一个副厅级的国企高管!然而,在目前已宣判的贪污受贿案件中,于铁义受贿金额居全国首位。就是这样的于铁义却硬是刷新创造了当今官场腐败官员的贪腐记录!显然,于铁义不是职务太高,而是掌管要害部门,而是于铁义的权力便于大肆兑换金钱!
一个国企副厅级高管,贪腐到仅受贿一样就达3.06亿余元?这真的让人很震惊!一个国企副厅级高管,竟然能拥有几十辆名牌豪车?竟然能在全国各地宜居城市拥有别墅、豪宅58套?就是这个副厅级高管国企,家中竟然有几十块世界名表,十几万、几十万钻戒几十个?其女儿的的一条红珊瑚项链竟然价值达118万元?这样的奢华真是让人闻所未闻?这一切真的让人震惊不已!
人们需要追问的是于铁义究竟是怎样炼成为3亿多元的巨贪大蠹?固然,于铁义家在三亚、大连、青岛、厦门等全国各地宜居城市拥有58套别墅、豪宅人们无法知情?那么,于铁义驾驶着四、五百万元的宾利上千万元的劳斯莱斯名牌车,于铁义的上司,相关纪委官员也毫不知情?于铁义女儿佩戴的价值100多万元红珊瑚项链,能不引起人们关注?对此,相关纪委官员也不知情?于铁义不是低调蓄意掩饰自己的人?于铁义那几十块世界名表不会整天收藏着?于铁义几十个的几十万钻戒也不会整天收藏着?对此,相关纪委官员咋就一无所知?我们有多少纪委在贪腐官员面前为什么总是耳目失聪?显然,于铁义炼成3亿多元的巨贪大蠹,是相关上司相关纪委官员纵容的结果!这背后究竟是失职、渎职还是另有隐情?
然而,就是于铁义这样穷奢极欲、令人发指的巨贪大蠹,依然是因“归案后主动交代大部分犯罪事实,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线索,具有坦白、立功表现”,被判死缓。人们不知于铁义究竟检举多大的他人犯罪线索,人们更不知于铁义有多大的立功表现?人们早就习惯了判决书中这样重复不知多少遍的“赦免模式”?或许,因巨贪大蠹无论贪腐多少亿总会被“赦免”?当贪腐一直居高不下时,法律咋依然为巨贪大蠹开脱?这必然膨胀著贪腐官员的胆略!
自2012年以来,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之一的龙煤集团步入了连续多年亏损泥淖,导致严重拖欠职工工资、税收和企业各类保险金。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龙煤集团竟然出了如此大肆贪腐大肆挥霍金钱的管理层!国企有多少金钱经得起如此“败家子”挥霍?人们更不知龙煤集团究竟还有多少于铁义这样的“败家子”?一边是讨薪职工“被闹事”,一边是制造讨薪职工“被闹事”的罪魁原凶被放纵,法律究竟偏袒了谁?法律治理社会的功能在哪?法律总让罪犯心中“暗暗窃喜”,法律的公信力何在?此时的检察院为什么总是沉默?检察院的某些“功能”是否丧失?
2016年《两高关于办理贪污贿赂职务犯罪刑案量刑标准,贪污受贿一亿元以上,且有特殊情节,可判死刑立即执行!人们不知如何解读这“且有特殊情节”?可“于铁义”毕竟贪腐3.06亿余元啊?为什么不判死刑立即执行?贪腐判死刑似乎永远没有“底线”!徐才厚、谷俊山们不杀是因为政治考量,人们可以理解,于铁义们不杀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法律制订之初就偏袒了“巨贪大蠹”,还容得法律执行时如此的一再偏袒吗?任何法律“底线”总会被“巨贪大蠹”突破!这样的法律岂不失效?或许,“巨贪大蠹”们对社会的危害损失远比多少“杀人犯”大得多?法律为什么总纵容这些“巨贪大蠹”?如此法律如何保护国家财产、人民利益?法律如此放纵“巨贪大蠹”,人们担心“于铁义们”的贪腐记录将被不断刷新!或许,贪腐官员将来创造的贪腐记录将是几百亿,几千亿的“天文数字”! 来源:花玉喜博客
且慢喝这碗人血的鸡汤
来源:纸上建筑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勇于煽情而怯于问责,同样的悲剧只会越来越多。
前日凌晨,温州一处待拆迁楼房发生连片坍塌,22条生命葬身于瓦砾,如此严重的坍塌事故,第二天刷屏的却是一碗“鸡汤”:一对年轻的父母用身体紧紧护住他们的女儿,布满尘土的尸体交叉如一座拱桥,成为能给予孩子的唯一庇护……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感天动地!
这张惨烈的照片和大同小异的配词,迅速被各大媒体接力转播,而通常重大事故后的调查、问责舆情,几乎被完全淹没、取代。甚至媒体火速扒出了这个打工家庭的籍贯、经历,致力于把这碗鸡汤熬得更加浓厚,而深入现场寻求事故原因蛛丝马迹的报道,几乎一篇也没有见到。
在媒体摄像头调转枪头的真空之下,瓦砾很快将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在舆情错失焦点所造成的真空之下,给当地自说自话留下了充裕的空间。
果然,在满屏的感动声中,初步调查结果低调出炉,坍塌事故再次被推给老天:“前阶段持续受到降雨影响,农民自建房年代久、质量差,地质基础不牢”……
在大家泪眼婆娑的感动情绪中,通报没有提及这是一片“待拆迁”的房屋,更没有提及这可能是一排已经被拆迁破坏了结构的房屋!
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动,然而这一次感动误了大事,可能让遇难者死于不白之冤,可能让真正的罪犯溜之大吉,可能令同样的悲剧一次次重演。
如果把这对卑微的打工父母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能够从此终结类似的灾难,我们也认了,可惜这一次它仅仅发挥了相反的作用。
在廉价的感慨声中,还有没有人注意到,媒体第一时间现场报道所透露出的线索:事故所在区域2013年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但签约进程缓慢,拆迁方也没有采取全体签约、整体拆除的标准流程,而是从2014年开始东拆一点、西拆一点。而倒塌的4间楼房联排而建,除最东面一幢未达成协议之外,其中三幢都已经开始拆除,楼顶、门窗、及部分楼梯……(澎湃新闻)
——这意味着什么?楼房可能由于老旧和降雨自然坍塌,也可能由于人为损坏了结构而毁于非命!——对于后一种可能,当地通报当然只字不提。
拆迁方为什么要拆掉“楼顶、门窗、及部分楼梯”?——这是一种常见的逼拆、防反悔手段,一旦户主签约后,立即把能拆的构件捣毁、拆掉,让房子四面漏风、没水没电、没法再住人。同时对未签约住户形成强力震慑,在四面窟窿的破败楼房中孤单坚持,需要强大定力。
很多人都在骂钉子户贪婪、狡猾,殊不知拆迁方也有更阴损的招数,更有黑白两道无缝配合的强大背景,鸡蛋和高墙对峙的结果,从来都是钉子户被逼得跳楼、自燃,谁见过开发商或拆迁部门破产、刨腹?
一般来说,拆掉门窗对主体结构无碍,签约后房子也已经交给人家,这些招数虽然不齿,但是法律也无可奈何。然而作为结构常识,楼顶、楼梯属于与承重墙连接的结构构件,动了它们,必定会使得房屋结构严重受损,甚至直接成为摇摇欲坠的危楼。这种做法,无论签约与否,在未进行全面搬迁、清场、围挡保护之前,都是不能允许的高危操作。
正如官方通报所言,事发地为年代久远的农民自建房,彼此几乎没有间距,地质基础也不牢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街,如果毗邻的房屋结构被破坏,很可能把整条街的房子都拉倒……很不幸,这一幕已经发生了,而这种高度涉嫌的原因,无人提起,无人追问。
虽然正规报道的线索摆在那里,楼主仍然不得不怀着极大压力写下这些。在那张惨绝人寰的照片面前,在媒体和网友无力的悲伤之外,楼主只能感到愤怒。
作为更多佐证,媒体记者在现场周边发现了很多已开始拆除、甚至被拆掉一半的楼房中还住着人,窗外晒着衣服(澎湃新闻)……毫无疑问,这些住户也都处在随时被掩埋的命运之中,我们再多的感动、悲伤,都无法拯救他们远离危墙,都无法喝止拆迁方肆无忌惮地制造危楼。而像温州这样的场景,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无数的待拆迁居民,仍住在半是废墟的危楼之中。如果再有一起坍塌,责任也会同样被明目张胆地推给“老旧、老天”。
这些老旧房屋是不牢靠,然而也挺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忽然毁于“待拆迁”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属于概率?在毗邻大海的温州,这些老房也曾抗住无数次猛烈的台风攻袭,却毁于一点毛毛细雨,是不是完全符合科学?
在满屏被模糊了焦点的感动声中,奔赴现场调查的“专家”还会不会深挖这些“半拆除”楼房倒掉的真正原因?
这一碗把愤怒化为悲情,把问责置换为感动的鸡汤,这一次真是误了大事。
向横死的亡灵表示歉意,然而这一碗浓厚的人血鸡汤,来得真不是时候。
纸上建筑 出品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