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环保部万夫所指 周生贤惰政民愤难平
[打印本页]
作者:
忙里偷闲
时间:
2013-3-27 05:55
标题:
环保部万夫所指 周生贤惰政民愤难平
近年来,中国大气、水、土壤等各类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且情势愈益严重,引发中国民众的广泛质疑和猛烈批判。担负环境保护重任的中国环保部因此陷入“万夫所指”的境地。目前中国坊间传闻,现任环保部长周生贤当下正因腐败问题被调查。虽然此消息尚未证实,但是此消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也反映出环保部门在周生贤任一把手的八年间的不作为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汹汹民意。
周生贤被传遭调查
近日网络爆料,现任环保部长周生贤因腐败问题正被纪委调查,称,周生贤严重失职,并通过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收取贿赂,一些高污染的企业、项目亦得以拿到环境保护许可证。
观察人士指出,虽然该消息仍是未被证实的“传言”,但是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也反映了民众对中国环保部门的质疑和不满。这是由于民间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当下的中国环境问题已经到了极为严峻的地步,甚至直接威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底线。
近期不断出现的席卷全国多个大中小城市的雾霾天气、多地曝出的饮用水安全等问题,一次次将对其直接负责的环保部门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据透露,一位律师向环保部提交公开中国土壤污染状况相关数据的申请后,遭到后者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此举也招致民众群起批判。
在此背景下,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实在难辞其咎。周生贤在2005年接替因环境污染引咎辞职的前任解振华后曾表示,“我争取不辞职”。而现在来看,这一表述似乎变成了“我坚决不辞职”。不仅如此,周生贤反而在中国全国两会后成功连任,将“不辞职”进行到底。不过,这是一次不光彩的连任。周生贤在人大选举过程中遭到171张反对票,仅比住建部长姜伟新少10张。中国人大一向被公认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橡皮图章,选举结果基本已经内定。在此情况下,周生贤依然遭到如此多的反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年来环保部门的失职和不得人心。
多年不作为引批判
中国环保部即环境保护部,其成立可以追溯到文革中的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万里为第一任组长。当时成立的目的是为解决河北官厅水库死鱼事件。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行,该小组地位不断提升,并在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为正部级。2008年,环保总局正式改名为现今的环保部,直接隶属于国务院。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环保机构地位的提升正是对应了中国环境问题日益广泛和加重的趋势。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与世界其他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并无太大不同,均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尤其是中国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中央与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招商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引进的企业也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化工企业转变。这些企业多是环境污染大户。但是他们主要由国企和外企组成,由于能够向地方或中央政府贡献较高GDP,或者与政府持有密切关系,因而得到各级政府庇护。这些都是中国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重要原因。
大气污染是近期才日益凸显的城市环境问题,而土壤污染与水污染早已遍及中国郊区与乡村。尤其是工业区,往往通过污染水源、大气等直接经造成了为数众多的癌症村。有观点就曾指出,这其实已经与大规模杀人无异了。
近些年映入公众视线的部分环境问题有:2006年甘肃徽县铅污染、2007年太湖爆发蓝藻、2010年紫金矿业污染,2011年康菲石油污染,2012年广西镉污染,2013年山西苯胺泄漏、山东地下水污染等。这些都发生在周生贤担任中国环保一把手期间。从公众的立场来说,周生贤能够在舆论的广泛质疑和猛烈批判下“坚守”这一职位已经难以理解,此番得以连任更是匪夷所思了。
新政关注环保引关注
实际上,在周生贤之前中国环保部门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在解振华担任环保总局及之后的环保部长时,“绿色GDP”的概念在中国兴盛一时,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如此,当时的环保总局还推出多次绿色GDP排名和“环评风暴”,让一味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和当地污染企业有所收敛。不过,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一为对中国环境问题有深入了解的人士指出,中国环保前些年突飞猛进,后来无所作为,可谓虎头蛇尾。这里的“无所作为”即是惰政,这点出了中国环保部失职的关键。环保部门发挥作用主要是监督和问责,如果任由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发生而无所作为,就已经是失职。不仅如此,当下中国各级环保部门多是凭借审批权收受企业贿赂,坐享环境污染带来的现实利益。
值得关注的是,在民间日益强烈的反对声中,中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在执政中的重要性。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首次与中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也可见,生态和环境问题将会成为中共新领导集体未来执政重点之一。
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在两会闭幕后的新闻发布会也曾表示,“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这些说法再次让容易满足的中国人民燃起一些希望。
不过,中共每届新领导层上任后多会做出一些迎合人民诉求的表态,但是往往无果而终。对于深受片面经济发展所害的中国民众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能够真正参与改进自身气息环境中去。
(麦垛 撰稿)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