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華文化的特點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6-8-28 05:25
标题: 中華文化的特點之一
中國人非常喜歡玩弄字眼。是不是與使用方塊字有關﹖沒有研究﹐不敢置喙。古人有所謂一字褒貶﹐一字定評﹐特別在蓋棺定論時給個謚﹐用一個字來概括一個人的一生。你想中國文字的力量大不大﹖古代老祖宗玩弄字眼也不去說他們。已時過境遷。況且他們只不過惜墨如金﹐要表示自己學問好。到了現代﹐玩弄字眼就帶有極大的欺騙性。謂予不信﹐僅舉數例。

中共趕走老蔣﹐取得了對大陸的統治權後﹐美其名曰“解放”。美國南北戰爭後﹐黑奴得到了解放﹐不再是奴隸了。就這層意義來說﹐“解放”兩字還用得貼切。但就整個戰爭的本質來說﹐南北兩個利益集團為了爭奪權力和更大的利益。解放黑奴是副產品﹐並非主要目標。而中共與老蔣之戰﹐也只是爭奪對中國人民﹑中國土地的統治權。對中國人民來說﹐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統治者﹐是從油鍋裡跌進了爐子裡。中國人民作為一個整體﹐在老蔣的統治下並非是奴隸﹐所以根本不需要中共來“解放”。中共用“解放”兩字﹐就把中國人民定位為奴隸﹐中共就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要人民對他們感恩戴德﹐知恩圖報﹐從而乖乖地接受他們的統治﹐任他們蹂躪踐踏﹐不得有半點反抗或怨言﹐否則抓辮子﹑戴帽子﹑打棍子﹑蹲籠子﹑挨槍子﹐五“子”登科。概念不清的人就對他們頂禮膜拜﹐真正地淪落為奴才。所以筆者總用中性概念詞﹕“中共接管大陸後”或“中共統治大陸以來”等。

再說“文化大革命”。顧名思義﹐應該在文化領域裡進行。但眾所週知﹐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政治大革命。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是典型的爭權奪利的狗咬狗。這也是玩弄字眼的一斑。

在文革中有所謂的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中共自己認為農民階級是自私狹隘保守的﹐是代表落後的生產力。那麼還期望農民能給學生以什麼樣的再教育呢﹖教育他們自私狹隘保守﹖這不是抵消了原來在學校裡受到的共產主義教育了嗎﹖這次中共玩弄字眼的圈子可兜的大了。文革影響了生產﹐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麼多的學生畢業後﹐又沒有大學讓他們上﹐又沒法在城裡安排他們工作﹐只能讓他們呆在家裡吃白飯﹐但城市消費水平較高﹐政府對他們的供應較費﹐不如把他們趕到農村去﹐生活在較低的消費水平下﹐可解脫對城市的相對壓力﹐即使像三年自然災害時餓死些人也不妨﹐對國際影響不大。所以這是政府把城市的包袱丟給農村﹐準備讓他們自生自滅。中共的一切卑劣作為都冠以堂皇的名稱。

再說“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後面還跟了句話“不是寬大無邊”。結果老實人就去坦白﹐要爭取從寬。本來政府不知道的事﹐結果都給自己坦白出來了。因為不是寬大無邊﹐自己坦白出來的材料等於提供了子彈﹐讓政府來打自己﹐反而定了罪。至於這個罪定得寬大不寬大﹐當事人不會知道。如果不坦白﹐政府沒有材料可定罪﹐只能釋放。文革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如果你還沒有火眼金睛﹐看不透中共的欺騙性言辭﹐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去轉悠一下。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