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變得特別」才能與眾不同,因為你原來就獨一。
《接受被討厭,讓你更自由的活著》
生命中沒有敵人是很危險的,那代表你無時無刻都在配合討好他人,你希望不被討厭,你的確可能獲得所有人的青睞,但是最後:你會討厭自己。
太在意別人的觀感,就會失去「行動的自由,」你滿腦子都是別人想法與思考,是別人的課題,它困擾你。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自由,每份自由都伴隨責任。我們生來自由,卻因為後天的拘束、規則,以為自己總是活在規範裡。很多時候,當我們以為身不由己,只是划地自限。自由不是放任無度,它也伴隨著某些世上的生存軌跡。岸見一郎在《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舉例,鳥能飛,是因為它們懂得空中的氣流,看似阻礙的氣流,其實才是鳥飛行的力量。
《你需要的是向前進,不是向上爬》
「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
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
阿德勒心理學主張人與人縱向關係會傷害健康,所謂縱向關係,就是批評、稱讚、上對下的評估、有權者對無能者的態度。他主張「橫向關係」,人無優劣,只有帶著不同的出發點,往不同的方向去。
主管或員工,媽媽或小孩,都只是角色,每個人各司其職,目的是往一個好的方向努力,彼此平行尊重,成就一項共同目標,而非切割權利。
人生這條路上,有人走在前方,就有人落後,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透過競爭達到目的,或快或慢,該往哪去,都是個人的選擇,不該由輸贏印證自己是否向上。
我們該擁有的是:「往前」的力量。
在對等關係𥚃,你從來無須炫耀或證明自己,你們會學會尊重並理解彼此生命的獨特,就像你認同自己那樣。走得快有走得快的孤獨與明朗,走得慢有走得慢的擁擠和自在。
你無須羨慕別人,別人也無法擁有你的人生。
騰出更多完整的時間陪伴自己、理解你的不完美、接受他人的差異行為,我們不再以心理學抵達一個目的,而是透過心理學,回到個人最核心的心裡。
把所有課題都回歸自我,學會享受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