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西游记》七绝山的秘密所在
[打印本页]
作者:
mani
时间:
2016-7-23 06:03
标题:
《西游记》七绝山的秘密所在
唐僧师徒途径七绝山附近的驼罗庄,原著道:“我这庄村西去三十余里,有一条稀柿衕,山名七绝……老者道:这山径过有八百里,满山尽是柿果。古云柿树有七绝:一益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枝叶肥大,故名七绝山。我这敝处地阔人稀,那深山亘古无人走到。每年家熟烂柿子落在路上,将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又被雨露雪霜,经霉过夏,作成一路污秽。这方人家,俗呼为稀屎衕。但刮西风,有一股秽气,就是淘东圊也不似这般恶臭。如今正值春深,东南风大作,所以还不闻见也。”
这样的一个位置,一定会有妖怪。这种事,在《西游记》里在正常不过。可是,此处的妖怪未成人形,只是一条巨蟒。这一点,与唐僧师徒遇到的其他妖怪差距甚大。因此,此处显得非常可疑。吴承恩先生为何要写这么一条巨蟒的事呢?难道只是为了给唐僧师徒安排一难?不是。之所以写此事,与唐僧师徒的“心变”息息相关。
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整回最重要的内容出现在结尾,原著道:“三藏与行者、沙僧谢了众人,分手两别。正是:
驼罗庄客回家去,八戒开山过同来。
三藏心诚神力拥,悟空法显怪魔衰。
千年稀柿今朝净,七绝胡同此日开。
六欲尘情皆剪绝,平安无阻拜莲台。”
诗中提到七绝和六欲。“七绝”可以看做是“七情”,也就是一般人的七种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就是六欲,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欲。
在这一回中,唐僧师徒的七情六欲皆有表现,接下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七情:
喜:
原著道:“师徒们正然讲论,忽见一座山庄不远。行者道:好了!有宿处了!”
当唐僧师徒认为无处可借宿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山庄,这便是“喜”。
怒:
原著道:“行者忍不住高叫道:你这老儿甚不通便!我等远来投宿,你就说出这许多话来唬人!十分你家窄逼没处睡,我等在此树下蹲一蹲,也就过了此宵,何故这般絮聒?”
这是孙悟空的“怒”,更是唐僧师徒的“怒”。
忧:
原著道:“行者道:贤弟莫怕。你两个护持着师父,待老孙上去讨他个口气,看他是甚妖精。八戒道:哥哥,不要供出我们来。”
这是孙悟空、猪八戒的忧,也代表了唐僧和沙僧的忧。
思:
原著道:“三藏勒马道:徒弟啊,天色晚矣,往那条路上求宿去?”
这是唐僧经常思考的一件事,这是吴承恩先生的一种讽刺。唐僧西去取经,吃不得苦,一心想着找个好去处借宿,他的几个徒弟除去孙悟空之外,也都一样。
悲:
原著道:“三藏闻得那般恶秽,又见路道填塞,道:悟空,似此怎生度得?行者侮着鼻子道:这个却难也。三藏见行者说难,便就眼中垂泪。”
这是“悲”,唐僧认为无路前行时的表现。
恐:
原著道:“沙僧道:这般黑夜,又不曾觌面相逢,怎么就知好歹?八戒道:古人云,夜行以烛,无烛则止。你看他打一对灯笼引路,必定是个好的。沙僧道:你错看了,那不是一对灯笼,是妖精的两只眼亮。这呆子就唬矮了三寸”
这是猪八戒的“恐”,又何尝不是唐僧的“恐”呢。
惊:
原著道:“八戒道:原来是这般一个长蛇!若要吃人啊,一顿也得五百个,还不饱足!”
猪八戒看到长蛇之后的惊讶,“惊”的体现。
说了“七情”,我们再看六欲。六欲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欲在这一回中也有所体现。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唐僧师徒面对稀柿衕时的表现,也是其“六欲”的体现。
吴承恩先生最后提到“七绝胡同此日开。六欲尘情皆剪绝”。当“七情六欲”皆剪绝之时,也是唐僧师徒“心变”之时。
除去“七情六欲”,此处的长蛇也是一种比喻,比喻的人的一种心,蛇蝎之心。
我们通常用“蛇蝎心肠”来形容阴险狡诈,心肠狠毒的人。吴承恩先生此处讽刺了官场之中有着“蛇蝎心肠”的贪官污吏。同时,也向大家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布满了“蛇蝎心肠”之人,我们不该害怕,应该勇敢面对。不向恶势力低头,要像唐僧师徒一样“遇贼杀贼,遇妖杀妖”。
世间本不该冷漠,路见不平必须“拔刀相助”。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