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墨家是独裁思想家 [打印本页]
作者: 樊梨花 时间: 2016-7-8 23:56
标题: 墨家是独裁思想家
1.墨子没自然法、契约论的思想,更没民主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提秀斯是以“说服”的形式,使阿提卡半岛的有关族各系“合并为一个氏族,以雅典为其政府所在地”。正因采取了“说服”或自愿的形式,政治制度就保持各族系权利平等为原则。公共政治生活的基础是契约;订约者彼此平等,管理者没有特权。这样,公平正义就成了古希腊文明的重要特征。
与古希腊不同,中国上古社会秩序不是契约,而是暴力。中国上古国家是在不同部落间征伐中形成的。因此,等级“服从”就成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思想家普遍认为自然状态社会混乱未有文明,因此,需要以国家至上、君主为绝对权威来压服,来维系。墨子认为,在远古时代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不但“各是其义而非人之义”;而且还“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而导致天下大乱,“若禽兽然”。中国思想家都崇拜圣人,认为圣人(大救星)决定人类的祸福。因此,不可能产生古希腊的契约论思想。
契约论思想是自然法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也就是说:自然规律即自然法必须得到人们认可,人们在平等协商中把大家一致同意的一些自然法作为人人享有的权利和必须遵守的义务,以便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即国家!
而中国古代思想家是用圣人认识自然法从而使人们结成原始国家的,这就排除了大众的作用,看不到平等自由的协商过程。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自由毫无关系,而与圣人专制密切相关。“人各是其义而非人之义”,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共同的义,即没有公约数或底线或公理。而共同的的义则是自然法制基础。在西方思想家看来,自然法是神的意志,它表现为自然界的有秩序的运行即规律,它能被人的理性所认识,表现为公理,就是人们之间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共同点即公约数。自然法又被称为理性法。遗憾的是,中国人不知道理性思维,没有产生形式逻辑,是一个没有理性的民族,当然不能认识自然法。墨子不可能有自然法的思想,更不可能有契约论的思想。因为社会契约的达成(或国家的产生),乃是因为有共同的义,即公约数的存在!
墨子连共同的义都不承认,哪里会有契约?墨子在《尚同下》说:若苟百姓为人,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按这种逻辑,民主的开会形式是无用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无法达成共识,不能达成契约,所以,只能独裁!由此,可看出墨子的反民主本质。墨子的学说那只会导致更大的暴力,他的“天子”就是吴思所说的“暴力最强者”。
墨子认为:人类社会以混乱起源,而“一人一义”是祸乱之源、之首,有了统一之义,祸乱就会消弭。因此,首先应建立“刑政”制度、设立“政长”,政长之首便是天子。中国古代学者没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最后乞求圣人、天子来“一同天下之义”,建立礼制,而礼制的目的在于巩固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必然是专制的。专制者总是强调差异性、阶级性,否认共同的普世人性,这是中国的传统!离开了人的共同性谈差异就是专制主义。没有共同性和共识,就没有普世性的契约,也就没有民主。所以,中国难以产生民主思想家!
2.仲大军说:在“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了“选天子”及地方长官的思想。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可以说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早已有之,墨家学派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湖南岳麓书社1991年出版的《白话墨子》的《尚同》上、中、下三篇的“选天子”语句都没有翻译为“民选天子”!既然不是民选,何来民主可言?即使按照仲大军所说,人民能“选天子”,那必然得出结论人民也有权力罢免天子;那就不需要什么“天志”和“天命转移说”了。正是古中国人对民主一无所知,才产生了这些稀奇古怪的专制学说。
墨子多次说天选天子,天立天子!墨子认为:远古“未有刑政之时”,天下之人皆自以为是,相互争斗,导致“天下之乱,若禽兽然”。自从有了以天子为首的政长体系,以赏罚统一天下之义,才使人类社会如丝之有纪、网之有纲。“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 总之,“古者上帝鬼神之建国都、立正长也”,目的是统一天下公共之义,并通过赏善罚恶来维护社会正义,为大众群生谋求福利(《墨子.尚同中》)。《尚同》下篇说:“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此句中:“下”为一多余字,故括号!翻译为:“所以老天爷想要统一天下的‘义’,因此,老天爷就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哪里有民主的影子?墨子在《法仪》中说:“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注意:“天福之,使立为天子”。
有人硬要说:“墨家的天选就是民选”。可谁都知道:天选的圣王——禹汤文武都不是民选的!仲大军说:“墨家的选就是反对世袭制”,更是毫无道理。“禹汤文武”,哪一个不是搞世袭制的圣王?为了给墨家的贴上民主的标签真是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
仲大军还指责批评者使用现代民主标准要求古代人,他根本不懂古代民主!仲大军说:“领导者注意听取下层人的意见,这就是很大的民主了”。按照这种说法,任何一个皇帝都有听取他人意见的的时候,而任何一个人都在皇帝的下层,所以,任何一个皇帝都有过听取下层人的意见,因此都是民主的。那么,民主与专制的划分还有什么意义?其实,“听取下层人的意见”根本不是民主,当然更不是“很大的民主”。这是一个典型的共产党官僚脑袋,共产党就是这个主张:我听取了民意,所以,我是最民主的。谁都知道:党是有选择的听取民意的,对那些批评的民意往往是打击报复的。古代官场更是如此,对批评的民意总是狠狠打击的,对歌功颂德的民意总是笑纳的!民主不是听取民意,而是由人民选举和罢免、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监督官员的权利、官员必须定期更换;民主的底线是不迫害异见。
墨子所谓“天志”,其实就是墨子自己的意志,所谓“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墨子认为:天具有主宰人间赏罚的最高权威,它的权威普及四方经久不衰,所以,治国应效法这种“天志”来制定法令和政策。墨子在《天志.中》说: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有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谷丝麻,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溪谷,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在这里,墨子分明说的是天老爷立王,与民无关!
可见,墨子反复强调的是天立天子、天选天子,根本没有民选的思想。圣经里有民众要求立王,上帝不乐意的故事。可见,民立王、民选王是西方的传统!
3.有人说:墨子极力为平民的政治人权呐喊,他的《尚贤上》中要求:“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参与政治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他在《尚贤中》说:“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这显然是夸大其词。
《尚贤上》的原话是:“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墨子把高爵厚禄作为招贤纳士的基本手段,而古代高爵位者都拥有大量奴隶。维护奴隶制的墨子怎么会主张“参与政治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真是荒唐。以高爵厚禄来纳士,这说明开明专制的成本很大!在古希腊雅典:决策机构——公民大会及其常委会(常委是轮换的)是义务制,执行机构——日常管理官员由奴隶充任,其工资相当于平民;没有高官厚禄之说,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十将军委员会的10位委员都是无薪义务制。
墨子接着说:“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明明说的是优(贤)胜劣汰,与平等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拔下层老百姓甚至奴隶?因为那些从奴隶到将军的将军如西汉的卫青更听话,更容易摆布,他们对领袖更依赖;不象贵族,急了可能要拍桌子瞪眼。奴隶将军怎么敢?
《尚贤中》的原话是:“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能说“参与政治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吗?若官方认定你不肖,就要“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你的人权不是被践踏了吗?可以说:墨子不知人权为何物!正如亨廷顿所说:以功绩为基础的晋升制度并不构成民主,没有人会因为军官们是根据能力来提拔而把现代军队说成是民主的。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墨子.法仪》)。在墨子那里,这样的“平等”的思想只是一闪而已。墨家只是在“爱”普及于众人的意义上讲平等。墨家主张“罚当暴”、处罚平等。墨家第二代领袖——巨子名叫腹朜(音“屯”,原字左黄右享,汉字库暂无此字)的,在秦国为官,其独生子杀人,秦惠王念其年长无他子而“令吏勿诛”。腹朜却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勿诛,腹朜不能不行墨子之法”,遂杀子。《吕氏春秋》对此赞曰:“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如此之为,确实让以“亲亲”为价值观念之一的儒家难以接受。当然,墨家对于身份制、等级制,对于王子与平民身份之差异不平等,是想也没有想过的。
墨子崇尚“天志”(公义),主张“尚同”,他要求人们(包括国王)一切都要服从于上天的意志,服从上天的权威。天是有意志的天神,圣人是天意的体现。而国王作为天意的代表,各级行政长官及全国百姓都应顺从国王,而各级行政长官之间也应下级服从上级,老百姓是最低的一个级别。墨家主张“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等于文革的三忠于四无限);而且说“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庶人由士政之;士由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由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由天子政之;天子由天政之。自下而上,每一级都绝对“尚同”于上级(相当于服从党的领导)。“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这就是墨子反复强调的“尚同”。为了保证“尚同”,要严格地实行赏罚,对“上同而不下比”者赏,对“下比而非其上者”诛罚之。墨子解决混乱的方案不过是扼杀自由的专制方案而已。这样,墨子就建立起一个上通天志、下贯万民的权威序列。他认为这个权威等级金字塔是社会安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从根本上杜绝了民选天子的可能。墨子明明提倡的是等级金字塔,何来平等?
尚同就是要统一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并且是要将全社会的思想意识统一到最高统治者帝王那里,即以帝王的思想意识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尚同要求人们各自以自己的上级的是非为是非,这样逐级统一思想,最终使全社会的思想都上同于天子。这就是习近平的“看齐”的本质。墨家学说认为,只要“同上而不比下”,就能做到全国思想的大统一。同时作为统一全社会思想意识的天子的思想意识,还必须上同于天,也就是说,尚同所主张的同的内容,是上天的意志,是以上天的意志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只不过上天的意志是通过天子传达到社会,全社会对天子的服从就是对上天的服从,上天不仅是社会也是天子的最高监督力量。
此后,独尊儒术就是在尚同的旗帜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统治者依照尚同思想的要求,以儒家道德规范作为上天的意志,作为最高统治意志,并以尚同的方法要求来推行儒家学说,以儒家学说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了中国的主流文化。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统治者无不是以尚同来要求臣民们服从,无不是以尚同来要求臣民们将他们的思想意识统一到最高统治者那里,无不是以尚同思想来要求臣民们以最高统治者的思想为思想,以最高统治者的是非为是非。尚同思想与儒家道德学说使中央集权制最终得以确立。
墨家主张“兼爱”,兼爱强调相互爱护,这比儒家先进,其具体内容不过是熟人之间的互爱和当今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已,属于俗世性的功利主义;与基督教的“爱人如己”、“爱你的敌人”的精神相差还很远!墨家主张“非攻”,却不主张为捍卫正义而主动发动战争。“子墨子曰:今天下士君子,请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无视于音乐的真美善价值。墨子的功利主义观点,同《圣经》里的“十诫”观点完全不同。墨家利用“鬼神治国”,墨家“敬畏鬼神,不敬畏God”。
4.墨子没有民主思想的原因
一个鼓吹上智下愚、把王等同于神的学者是不可能有民主思想的。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墨子坚信智慧不平等——上智下愚;所以,他不可能有民选“天子”的民主思想。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凊。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故作诲妇人,治丝麻,棞布绢,以为民衣。……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民在墨子的眼中是愚昧无知的,他怎么会让这么愚昧落后的民去选天子呢?而他所说圣王就是尧舜禹,这些王和神差不多。
墨子说:“顺从天意应怎样做呢?回答说:兼爱天下的人怎么知道是兼爱天下的人呢?因为天对人民的祭祀全都享用。怎么知道天兼而食之呢?自古及今,无论如何遥远偏僻的国家,都喂养牛羊狗猪,洁净地整备酒醴粢盛,用以祭祀山川、上帝、鬼神,由此知道上天对人民兼而食之。假如兼而食之,必定会兼而爱之,就好象楚、越的国君一样。现在楚王在楚国四境之内享用食物,所以爱楚国的人。越王在越国享用食物,所以爱越国的人。现在天对天下兼而享用,我因此知道它爱天下的人。”注意:“楚王在楚国四境之内享用食物,所以爱楚国的人”;在这里,墨子把王剥削人民贡献的食物,说成是爱,完全是颠倒黑白!
墨子说:“他们(指圣王)的讨伐不叫作‘攻’,而叫作‘诛’。从前三苗大乱,上天下命诛杀他。太阳为妖在晚上出来,下了三天血雨,龙在祖庙出现,狗在市上哭叫,夏天水结冰,土地开裂而下及泉水,五谷不能成熟,百姓于是大为震惊。古帝高阳于是在玄宫向禹授命,大禹亲自拿着天赐的玉符,去征讨有苗。这时雷电大震,有一位人面鸟身的神,恭谨地侍立,用箭射死有苗的将领,苗军大乱,后来就衰微了。大禹既已战胜三苗,于是就划分山川,区分了事物的上下,节制四方,神民和顺,天下安定。这就是大禹征讨有苗。等到夏王桀的时候,上天降下严命,日月失时,寒暑无节,五谷枯死,国都有鬼叫,鹤鸣十余个晚上。天就在镳宫命令汤:‘去接替夏朝的天命,夏德大乱,我已在天上把他的命运终断,你前去诛灭他,一定使你戡定他。’汤于是敢奉命率领他的部队,向夏边境进军。天帝派神暗中毁掉夏的城池。少顷,有神来通告说:‘夏德大乱,去攻打他,我一定让你彻底戡定他。我既已受命于上天,上天命令火神祝融降火在夏都西北角。’汤接受夏的民众而战胜了夏,在薄地会合诸侯,表明天命,并向四面八方通告,而天下诸侯没有敢不归附的。这就是汤诛灭夏。等到商王纣,上天不愿享用其德,祭祀失时。夜中出了十个太阳,在薄地下了泥土雨,九鼎迁移位置,女妖夜晚出现,有鬼晚上叹喟,有女子变为男人,天下了一场肉雨,国都大道上生了荆棘,而纣王更加放纵自己了。有只赤鸟口中衔圭,降落在周的岐山社庙上,圭上写道:‘上天授命周文王,讨伐殷邦。’贤臣泰颠来投奔帮助,黄河中浮出图箓地下冒出乘黄神马。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乐之中,(你)去攻打他,我一定使你彻底戡定他。’武王于是去进攻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这即是武王诛纣。如果从这三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作‘诛’。”像在看封神演义,没有民主,只看到天主!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不是被董仲舒继承了吗!相传“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不过是儒家的改良而已,基本思想还是相同的。墨子非攻虽有反战的思想,但重点在维护西周的等级金字塔,不过更加集权而已(因为尚同)。
5.墨子有逻辑吗?
墨子是性善论者,他认为天子几乎是全善体,因为天子是天立的,所有的其他人都是半善体或非善体,所以,必须尚同于天子!他在《尚同中》说:“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这显然是以偏概全。他自己也承认有不仁的天子。所以,“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不成立!
墨子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这种解释不合乎逻辑!不爱包括损害和漠不关心、毫无关系等方面,墨子的“不爱=损害”的公式是完全错的!一个女子不爱其男人,我们能说她损害了男人的利益吗?动乱根源不是“不相爱”,而是人们不知“人权”为何物?过多的爱反而出乱子!譬如:家长替子女管理收支,最初的动机是防止他们因奢侈浪费而陷于贫困。但父亲的权力经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就变成严刑峻法了;我国古代就有“父母在别籍异财者,弃市”的规定。有人说,真善美可以杀人,其实,爱也是可以杀人的,父母之爱终于把子女送上了刑场。
兼爱中篇说:“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很显然,“必然推理”是不成立,或然推理成立。把上面句子中的“必然”换成“可能”就行了!不爱不是害,溺爱就是害。这是墨学的盲点。
墨子强调尚同,把不同就等于乱。子墨子言曰: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馀力,不能以相劳。腐朽馀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交相非”不正是言论自由的体现吗,可被他视为乱;墨家根本不懂自由啊!“交相非”而不动拳头,就不能视为乱!所以,他又错了。按他的推理,不同就等于乱;乱就需要真命天子来平定?谁是平乱的天子,他说老天立的。儒家说:能消灭群雄的就是新天子。怎样平乱和尚同呢?其实就是坦克加思想改造。如今“尚同”叫“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叫“看齐”。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