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习近平姐夫香港公司地点曝光 深藏不露似普通民宅(图)
[打印本页]
作者:
prince
时间:
2016-4-4 15:14
标题:
习近平姐夫香港公司地点曝光 深藏不露似普通民宅(图)
本帖最后由 prince 于 2016-4-5 05:56 编辑
苹果日报
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公开巴拿马法律事务所的内部文件,踢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家族利用离岸公司避税。习近平的姊夫邓家贵在两间英属维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空壳公司,登记地址为香港谢斐道。香港《苹果》记者根据登记地址上门,发现该单位门口与一般住宅无异,并无张贴任何公司名称等资料,记者按门铃但无人回应,也听不到屋内有声响。
该单位门外放有一个5层鞋架,有女装高跟鞋、凉鞋、运动鞋及拖鞋等。邻居表示该单位是一般住宅,「平时好少见到,不过是有人住的。」大厦保安员指该单位有一家3口居住,今早一家出门祭祖,并非商业公司。
巴拿马莫萨克冯赛卡律师行(Mossack Fonseca & Co.)文件显示,邓家贵2009年分别设立两间名为「Best Effect Enterprises」及「Wealth M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英属维京群岛空壳公司,并担任公司的唯一董事及股东,未知公司的用途,直至习近平2012年及2013年先后出任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及国家主席,两间公司才被搁置。
习近平姐夫照片曝光 曾持有万达集团
明报
中美洲国家巴拿马一间律师行昨爆出「巴拿马文件」,泄露全世界权贵及亲属、名人通过该律师行利用国际「避税天堂」作秘密财务交易。遭点名的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姊夫邓家贵、前总理李鹏的女儿李小琳和政协前主席贾庆林的外孙女李紫丹(Jasmine Li)等。已判监的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其生意合伙人亦是该律师所客户。
此被称为新闻史上最大的文件泄密,由德国《南德意志日报》首先获得巴拿马莫萨克.冯赛卡(Mossack Fonseca)律师行持有的1150万份文件,再与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CIJ)、BBC、《卫报》等逾80国上百间新闻机构合作调查1年后公布。
ICIJ提供的数据显示,从离岸公司设立的数量看,莫萨克.冯赛卡律所最活跃的客户群来自香港,李小琳、邓家贵均持有香港护照,李紫丹目前也在香港工作。
邓两公司已停止运作 无人应门
文件显示,邓家贵在2009年9月成立了两间分别名为Best Effect Enterprises Ltd 和Wealth M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公司,为唯一的主管与股东,当时习近平是国家副主席。根据ICIJ公开其中一间Best Effect Enterprises Ltd的成立文件,披露邓家贵利用香港湾仔骆克大厦一单位作为住址成立该离岸公司。本报记者昨到上述单位,但无人应门。报告亦指出,这两间公司在习近平正式上台后已停止运作。
中国首富王健林去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承认邓家贵夫妇曾持有万达集团的股份,但在万达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之前已出售这些股份。王称这与腐败无关,「这件事邓家贵先生是牺牲了巨大利益的。投资熬了6年,眼看可以赚大钱而不赚」,他表示,「恰恰证明习近平主席治国严,治家更严」。
王健林指邓卖股牺牲大
ICIJ又披露,前总理李鹏之女、中国「电力一姐」李小琳也是这家律所的客户。文件显示,李小琳与丈夫刘智源是「Fondation Silo」基金的受益权所有人,这个位于列支敦士登的基金是一家于英属处女群岛开立的「Cofic Investments Ltd」公司的唯一股东。该公司成立之时,李鹏仍是总理。这对夫妇的瑞士律师告诉莫萨克.冯赛卡律师事务所,「Cofic Investments Ltd」的资金来源,是协助客户从欧洲出口向中国出口重型机械的利润。
李小琳冠夫姓避扯上父亲
ICIJ披露的文件显示,李小琳透过其瑞士籍代表律师,向Mossack Fonseca提供香港特区护照作为背景审查,而封面信件上的名字用上「Mrs. Xiaolin LIU-Li」,即加入其夫刘智源的姓氏,令对方难以将她与李鹏拉上关系。
作者:
Coffeemilk
时间:
2016-4-4 22:28
共匪不是有句"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名言嗎 ?
作者:
NNKK
时间:
2016-4-5 06:34
本帖最后由 NNKK 于 2016-4-5 06:36 编辑
大丈夫能阴能阳能粗能细,窝屈能缩舒爽能伸!佩服习总,玩弄元老与五毛非常成功,玩得老道!鱼与熊掌权钱兼得,富裕内藏于股票外藏于离岸,前路有权后路有钱,深藏若虚!环伺天下,谁与争锋?习总教主,不服不行!可招收弟子传授两招?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