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揭秘米波雷达:探测隐身战机的中坚力量 [打印本页]

作者: 心相随    时间: 2016-3-9 03:02
标题: 揭秘米波雷达:探测隐身战机的中坚力量
 俄罗斯东方-E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


  美国战机在全世界横冲直撞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少,因为有越来越多“视力”甚佳的“眼睛”紧盯它们,让“来无形去无踪”的神话破灭。这不,美国媒体自己就开始讨论,中国先进的米波雷达,能否及时发现并有效锁定美军F-22隐形战机。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米波雷达?它为什么能发现隐身战机?米波雷达如何发现隐身战机?


  米波雷达是指工作波长在1~10米,工作频段在30~300兆赫范围内的一种长波雷达,又名超短波雷达或甚高频雷达。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米波雷达已经成为各国防空网的主流雷达,但由于工作频率较低,探测精度和分辨率不高,所以一度沦为简单和落后雷达的代名词不受重视。


  与它形成对比的,是以分米波和厘米波为代表的微波雷达则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香饽饽”。但近年来随着隐身战机频繁出没,人们将目光又重新聚焦在了米波雷达上,其原因还要从隐身战机采用的隐身原理说起。


  众所周知,隐身战机主要通过外形的隐身设计和吸波涂层降低雷达的可探测性。但就目前所有隐身战机而言,仍然无法实现全方位和全电磁波段的所谓“全隐身”能力,特别是当战机在执行任务时,挂载的导弹或者外部油箱等不具备隐身性能,大大增加了战机被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而即便没有外挂,隐身战机也只有前部和腹部可实现对微波雷达的隐身,其隐身的电磁波段大都在0.3~29吉赫兹范围,而米波雷达恰好避开了隐身战机的隐身波段,这成为它能探测到隐身战机的原因所在。


  


  俄罗斯天空-Y米波雷达。


  或将成为反隐身战机的中坚


  正是因为米波雷达“天然”拥有发现隐身战机的“专长”,其探测距离较远,体积重量也都不大,而且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小,电子对抗能力强,适宜放置在陆基、海基和空基平台上机动部署,因此许多军事专业人士认为,相比之下,米波雷达的综合优势更好,理应承担反隐身战机的重任。不过,传统的米波雷达多使用简单的八木天线或老式网状矩形抛物面天线,采用两坐标定位,缺点在于分辨率差,数据处理能力弱,探测精度低、不能测高、目标识别能力有限,而且由于不易消除地面反射波的影响,它与民用信号重叠严重,导致其低空探测能力弱、覆盖空域不连续、抗干扰能力不足、阵地适应性差。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导致米波雷达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也决定了如不加以改进的话,米波雷达“视力”不提高,只能侧重于防空警戒,不能用于武器引导,无法对隐身战机提供高质量的追踪,难以成为当前


  反隐身战机中的核心雷达。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