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Tree.com
标题:
中纪委反腐三大变化:纪检组食堂吃饭了解情况
[打印本页]
作者:
sunshine
时间:
2016-2-10 20:33
标题:
中纪委反腐三大变化:纪检组食堂吃饭了解情况
法制晚报记者(微信公众号:观海内参guanhaineican)注意到,最近几个月以来,中纪委至少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有三大变化值得注意,通过综合派驻,将近三分之二的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尚未纳入派驻监督范围;纪委书记改为更具独立性的纪检组长;再有就是拉进与驻在部门人员的距离,比如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主动跟大家坐在一起了解情况。
除了新华社外,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等四家单位也由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组综合派驻,形成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组统一监督六大央媒的架构。而原任驻新华社纪检组组长的李熙已改任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组组长。
中纪委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设置52家派驻机构,还有近三分之二的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尚未纳入派驻监督范围;随着派驻机构改革的深化,派驻机构减少到47家,却实现了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派驻全覆盖,这也就是纪委人所说的“吃一家饭、管多家事”。
第二个变化主要在名称上,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近期各大部委纪委书记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法制晚报记者(微信公众号:观海内参guanhaineican)注意到,在近期的新闻报道中就已经体现出来,比如2016年1月15日,原任公安部纪委书记、党委委员的邓卫平首次以“公安部党委委员、中央纪委驻公安部纪检组组长”的新身份在公安部召开的党委会议上传达了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
类似的还有原任外交部纪委书记的谢杭生、原任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的王华庆、原任银监会纪委书记的杜金富、原任保监会纪委书记的陈新权已分别改任中央纪委驻相应部门的纪检组组长。
为此,中纪委对此表示,名称变化的背后,是职责的更加聚焦。相比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地位更加超脱,更有独立性。纪检组长不分管其他业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一心一意干纪检工作。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跟大家坐在一起,点点滴滴了解情况。”、“参加我们机关的文体活动,让我们认识他们,他们也更了解我们。”、“融入、深入,很多情况他们都能够及时了解。”以上这些话出自驻在部门的同志,话中的“他们”便是派驻纪检组的同志。
没错,中纪委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在一个楼里办公、一口锅里吃饭”,天天接触,容易听到“张家长、李家短”,便于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前端。这是派驻机构的优势所在。
比如在中纪委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的办公场所,标注着“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的廉政信箱被放置在醒目位置,信箱上还特意用红色大字注明了驻国办纪检组的通信地址和电子邮箱;在9家单位的内部通讯录上,纪检组工作人员的通讯信息也已详细在列;打开单位内网,一键直达纪检组的电子举报邮箱就在眼前。
再比如中纪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组长周新建一到位,就与全国政协机关领导班子成员逐一沟通,并带领派驻纪检组走访了机关党委、人事局、人民政协报社等29个室局,“就是要让大家认识我们,我们派驻纪检组是中央纪委的延伸,是代表中央纪委来的。”
这些做法,发出了派驻纪检组的声音,表明了纪检组的职责定位,也传导了管党治党责任,产生了明显的辐射效应。全国政协机关某位同志感慨地说:“派驻纪检组来了,我们感觉到中央纪委就在身边。”
欢迎光临 eNewsTree.com (http://enewstre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2